拍卖场上那些拣大漏的惊心动魄故事(组图)2018-05-09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捡漏是古玩界的行话,好比用白菜价买到了一堆人参,是用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在人们的印象中,拣漏的事情似乎只应该发生在偏僻的乡村,或者古玩市场的地摊上。而拍卖场却是精品云集、高手如林的所在,前有送拍者一心索要的高价,中间有鉴定人员精准估价,最后还有拍卖师推波助澜的吆喝,在拍卖场上拣漏,该不是忽悠人吧?事实上,拍卖场上不仅有漏可拣,而且有大漏。鸡缸杯成就“神话”国人尽知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它的传承过程,似乎就是一部拣漏的历史。“藏瓷大王”仇炎之,在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拍卖会上,以1000港币的价格,买下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到了1980年11月的“仇氏”特拍中,这只鸡缸杯以52...
在当今古玩艺术品市场能否买东西(图)2017-12-14
具体来看,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呈现如下趋势:首先,高端古玩艺术品已经在回暖的道路上了。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籍善本、碑帖、佛像、瓷器近两年都有了不错的表现;表现不太好的仍旧在调整的主要是在当代书画、当代艺术上面,由于当代的东西数量多,受众面广,因此影响面很大。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和收藏者更加看重藏品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由于藏家对于真品的进一步渴求,人们开始更加愿意到品牌拍卖行、画廊和艺博会去买东西,这些年古玩店、地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从这一角度上看,似乎是江河日下、哀鸿遍野。实际上,这表明了市场在逐渐成熟中不断在洗牌。文玩市场由于炒作过头近两年下滑显著。由于其投资性不足,主要适合艺术消费和装饰,...
刘益谦为入选2016年顶级藏家任性扫货(组图)2015-08-18
近日,香港邦瀚斯与藏家刘益谦正式完成《乾隆御题王翚山水册》的交割,说到这位入榜了2015顶级藏家的刘益谦,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起2014年他以2.8亿港元拍下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而今年,这位顶级藏家也一如既往的活跃,任性的买下一切他想收藏的藏品,似乎是为了能入选2016年全球顶级藏家做准备。中奢网特意梳理了刘益谦今年上半年的收藏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这位顶级藏家在上半年在艺术市场投入超过4,2亿元,极其热爱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西藏十一 十二世纪铜瑜伽士坐像明17世纪黄花梨画案3月17日,纽约佳士得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会上,以486.9万美元竞得“西藏十一/十二世...
我国首现拍卖业基金2015-01-26
1月15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京举办“拍卖基金暨2015年公益拍卖会”,为中国拍卖业首个行业基金——“拍卖基金”募集首期发展资金,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家拍卖企业代表成为竞买主力。 今年适逢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此次上拍的65件现当代名家精品,由中国嘉德、西泠印社、北京匡时、雅昌集团等企业捐赠,有娄师白《见喜》、方力钧版画《1995》、黎雄才书法《行书五言联》等,也有刘尚勇等拍卖业内人士的绘画,还有名表、翡翠、名茶名酒等消费收藏品。经过竞买,所有标的悉数拍出,为“拍卖基金”募集到146.39万元的首期资金,优先用于拍卖行业的人才培养。此后,该基金还将重点促进新兴专业化拍卖市场发展...
赝品是如何搅热书画市场的2014-12-03
赝品是如何搅热书画市场的 2008年,上海买家以253万元拍到一幅吴冠中先生的《池塘》,经吴老鉴定系伪作。 2012年范曾自曝,“现在市面上‘范曾’的画有500万张,而我每年也就画250张左右,照此计算,500万张我要画2万年,所以市场上99.9%的‘范曾’的画都是假的”。 齐白石书画是仿制品重灾区。著名学者画家、北京市东城区美协副主席李海峰说,按照严格推断,齐白石作品在经历“文革”后,存量应有2万幅上下,其中半数以上为国家收藏,市场流通量少之又少。有数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齐白石的作品共拍出了2.4万件。 《2013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显示,上一年全球中国...
成龙:藏品无处安放 归宿成最大难题(组图)2014-08-25
成龙:藏品无处安放归宿成最大难题 成龙家的院子被分成两个区域,一边是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石墩子,用木板做成10个方形空间,将石墩子进行分类。另外一边摆放的是整齐有序并有一定年份的石头,每一堆都好像是一座精美的老房子,年代最久的也400多年历史,最短的也有200多年历史。木头有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明的相应号码,也是为了日后方便搭建。除此以外,成龙为了防止其被日晒雨淋,还特别在上面搭建雨阳棚,还用防水布包裹好,以防万一。而且在石墩和木堆之间,还有一个长3米,宽1米的水池,主要是用来修理这些木头,因为里面的谁都是特制药水,将木头放在其中浸泡,可以杀死木头中携带的虫子,还能有效地防止木头腐坏。从...
黄宾虹书画作品市场行情分析(组图)2014-06-06
在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能否买东西(图)2017-11-27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具体来看,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分化严重。首先,高端古玩艺术品已经在回暖的道路上了。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籍善本、碑帖、佛像、瓷器近两年都有了不错的表现。表现不太好的仍旧在调整的主要是在当代书画、当代艺术上面,由于当代的东西数量多,受众面广,因此影响面很大。其原因在于市场的成熟,投资者和收藏者更加看重藏品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由于藏家对于真品的进一步渴求,人们开始更加愿意去品牌拍卖行、画廊和艺博会去买东西,这些年古玩店、地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从这一角度上看,似乎是江河日下、哀鸿遍野。实际上,这表明了市场在逐渐成熟中不断在洗牌。文玩市场由于炒作过头近两年下滑显著。由...
徐悲鸿作品市面上真迹不足5% 画马眼睛有绝招2014-01-24
中国一代画马大师徐悲鸿已离世60载 徐悲鸿及作品研究专家、徐悲鸿家人好友、《百家讲坛》主讲吕立新接受成都商报独家专访 ■徐悲鸿画马,绝在眼睛和鬃毛
富二代接力艺术品收藏:中国会出现美第奇家族吗(组图)2013-07-23
美第奇家族著名藏品,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调查表明,中国实际上具备了支撑起艺术品价格继续增长的坚实条件。未来中国经济即使不能保持过去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创新能力提高,中国经济仍然会有一个快速、稳定的增长。个人财富积累将会继续增长,富裕人群将进一步扩大。 业内人士称,未来10年,“富二代”将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力。“富二代”与他们的父辈无论在生活背景、教育经历、消费观念、生活理想都存在很多不同。在他们那里,生活的品位将被放置一个重要位置。艺术品将成为他们的消费品和投资品。 &...
作品市面真迹不足5% 画马绝在眼睛鬃毛2014-01-24
中国一代画马大师徐悲鸿已离世60载 徐悲鸿及作品研究专家、徐悲鸿家人好友、《百家讲坛》主讲吕立新接受成都商报独家专访 徐悲鸿画马,绝在眼睛和鬃毛 大师作品在市面上真迹不足5% 成都商报记者谢礼恒 马年说马,当徐悲鸿(1895~1953)笔下的骏马不断刷新拍卖纪录时,我们不禁要问,他的马为何世上最贵?他的马,又为何成为国画的标志性形象之一?面对层出不穷的徐悲鸿假马,如何鉴别? 徐悲鸿及作品研究专家、徐悲鸿家人好友,《百家讲坛》主讲、著名文化学者吕立新在新春之际,接受本报独家专访,详解徐悲鸿与马的渊源,徐悲鸿画马绝招,如何鉴别徐悲鸿作品,并透露目前徐悲鸿作品在市面上的真迹不足5%。 ...
香港艺术品市场的魅力何在2013-04-10
⊙记者邱家和○编辑陈羽 香港第一轮春拍已经告一段落。拍品及其价格固然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但对这一轮拍卖而言,最大的看点,记者认为应该是买家。正是从买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的魅力所在。 在明清家具的市场发展过程中,香港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黄花梨家具的集散中心与交易中心,涌现了由伍嘉恩女士主持的嘉木堂,可谓名闻全球的明清家具大商家。不过,不可忽视的是香港同时也涌现了像王家琪这样明清家具的收藏大家。王家琪完全靠感觉收藏了一批黄花梨明式家具,却能让著名的中国文物专家安思远主动为她的收藏撰写了专著。因此可以说,香港的魅力不仅在于有伍嘉恩这类商家,更在于有王家琪这种收藏家,缺一不...
中国人疯炒红木 为找材料赴老挝高价拆老房子2013-09-21
木之疯狂:红酸枝VS黄花梨 升值、暴涨、天价,这些词儿在当下都与黄花梨、紫檀、红酸枝这些名贵的家具木材联系到了一块。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三大原料,黄花梨现在已经几近绝迹,素有“十檀九空”之说的紫檀,也已经没有大料可用,红酸枝如今日益的紧俏,吸引了众多的红木家具爱好者的目光。那红酸枝到底还能涨多久?它的价格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黄花梨”?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艺术品市场评估专家刘新惠、著名财经评论张鸿共同评论。 升值、暴涨、天价,黄花梨、紫檀、红酸枝到底还能涨多久? 记者日前在广西凭祥一家规模很大,装修豪华的家具店门口看到,这里停着很多...
今年春拍成交锐减艺术品市场由牛转熊2012-06-25
每年五、六月份,国内艺术品春季拍卖就进入了旺季。不过从今年已结束的几场大的拍卖数据来看,今年的春拍情况不容乐观。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降温”的总基调下,市场逐步走低已成定局。 艺术市场由“牛”转“熊” 今年春拍成交锐减 4月初,香港苏富比春拍率先结束,总成交额达24.65亿港元,虽超越拍前19亿港元的估价,且还有两件拍品突破亿元大关,但仍不敌去年春拍和秋拍的成交额。据悉,2011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成交额为35亿港元,秋拍成交额为32亿元。今年春拍与去年的春拍和秋拍相比,降幅分别为30%和23%。虽有部分业内人士认...
徐悲鸿诞辰纪念展:《一筐鸡蛋》牵出一段爱情趣事(组图)2015-02-10
萧淑芳创作的油画《一筐鸡蛋》今年是艺术大师徐悲鸿诞辰120周年。近日,“师·道——徐悲鸿及其学生作品展”在北京举行,此次展览汇集了徐悲鸿和吴作人、萧淑芳等12位弟子的52件代表作品,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些艺术家当年竟然是以“旁听生”身份跟随大师学艺,让人体会到“悲鸿弟子”这块金字招牌的分量——徐悲鸿与学生作品联合展出,这样的形式并不鲜见,但如此规模的联展却是头一回。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徐悲鸿于1922年临摹的伦勃朗《妇人倚窗像》在展览中亮相此次亮相的展品,不乏美术馆馆藏级的经典之作,创作者中不乏吴作人、冯法祀、艾中信等名头响亮的画家。据了解,该展览是这些画家后人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