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山国画作品欣赏2016-10-25
艺术简介刘棣,字怀山,以字行。1948年生,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特邀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创作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深受画坛、藏界推重,出版有《刘怀山画集》(人美版)多种,著作有《名家画范——刘怀山画山水》、《名家画范——刘怀山画骆驼》(人美版)等。刘怀山先生的业绩已录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撰的《有成...
徽歙吴积善堂支祠庋藏的四幅唐寅画(组图)2015-07-16
徽州歙南昌溪,曩昔被誉有千灶万丁的大村,是吴姓聚居之地。著名的太湖祠——吴氏宗祠,下设的宗派还有各支祠,如吴积善堂支祠就属其中之一。《辞源》载:“祠堂,庙也。以祭祖宗或祀名宦乡贤者。”《汉书》:“功光祖宗,业垂后嗣,今亦以为先世之通称。”祠堂一般占有土地、山场及公用财产,可以抚恤孤寡和学童入学等善事,祠内祭祀的用具丰富多彩,有装饰的锦帔帷幕,陈设的宗器(巵、卣、簋等)十八般武艺和打击乐器,满堂的对联字画以名家的作品是进递的热点,光宗耀祖,显赫一时。如吴积善堂支祠就拥有唐伯虎所画的春夏秋冬四幅山水图景,那是绝无仅有的遗珍极品,令人钦羡不已。据《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记载:唐伯虎,明,吴人,自署晋昌...
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精品抢先看(组图)2022-06-14
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2日拉开序幕,6月26日举槌拍卖,这场荟萃古今中外艺术珍品盛宴即将绚丽开场。此次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以学术引领和市场为导向,以高品质、高标准的专业化水准,精心遴选5000余件重磅艺术珍品,呈现31个各具亮点、多姿多彩的专场。拍品涵盖中国书画、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艺品、古籍善本、名人手迹、邮品钱币、珠宝翡翠、佳酿臻茗等各门类,不仅有相当数量的赫赫名迹、稀世珍品,也有适合新藏家初试牛刀的亲民拍品。更多惊喜,更多精彩,敬请期待!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中国书画·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得蒙诸位资深藏家厚爱,...
写实画派十年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图)2014-11-17
王沂东《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本报讯(记者刘丽琴摄影报道)本月7日至17日,“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荟萃了中国写实油画领域31位艺术家、共450余幅精品画作,是“中国写实画派”十年以来成就的总结和回顾,涵盖每位艺术家的最新力作、成名作和十年来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很少示人的写生、素描、创作稿。 “中国写实画派”是由一群以写实油画为主要创作风格的艺术家于2005年成立的团体,其前身为2004年由油画家艾轩、杨飞云、王沂东所倡导而成立的“北京写实画派”。从2004年到现在,中国写实画派由成立之初的13位画家,发展到现今的31位画家。这31位艺术家的创作题材...
世界各地的音乐人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加油(组图)2020-02-27
2月26日,武汉人无法忘记的第33天。这些天,人们依然被各种好消息和坏消息牵动着心:已有20省昨日新增确诊为0、原南京医学院女生被害案28年后告破、武汉29岁女医生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伊朗确诊病例达95例,死亡15例、受疫情影响,意大利关闭850家电影院、韩国确诊1261例,首尔飞青岛机票紧张……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现实的严峻,在人们一次一次为抗击疫情满怀信心和斗志时,消息带来的冲击和打击仍然很大。但还好,我们依然在坚持,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等所有为“抗疫”奋战的人,都在坚持。在这一特殊时期,还有一些人,虽无法抵达第一线,却是第一时间给武汉加油,他们是音乐人,也是“抗议人”:张学友、周杰伦、刘德...
佳士得上海秋拍成交总额近1.5亿人民币(组图)2018-09-26
同比增长 50%西方艺术品 100%成交赵无极作品刷新上海拍场单件成交纪录佳士得第六季拍卖总成交额为人民币148,341,600,较去年秋拍相比增长50%。赵无极的《13.02.92》以人民币45,600,000成交,成为佳士得上海开拍以来最高成交价作品。此外,西方艺术作品也受到藏家广泛青睐,取得100%成交的成绩。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表示:“本季西方艺术作品 100%成交的成绩让我们倍感振奋,这显示了中国市场对于该品类的强劲需求。同时,知名和新锐艺术家得到了中国和国际藏家的认可,展示出市场对于优秀艺术作品的兴趣。本季赵无极的作品刷新上海拍场作品新高,为拍卖总成交额较去年增加 50%作出贡献。...
第十二届“墨林杯”全国诗词大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图)2023-06-12
“墨林杯—第十二届全国诗词艺术比赛”活动于2023年4月中旬启动征稿,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诗词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有1000多首诗词作品参赛。本次比赛旨在挖掘中华诗词艺术的后备英才,展现传统艺术的时代风采,参赛作品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大赛经过了40多天激烈的角逐,现将本届诗词大赛决赛排名公布如下,稍候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预祝参赛者能再创佳绩!状元奖:易晟榜眼奖:郭占奎探花奖:李向元一等奖:刘春岐、王建海二等奖:李小兰、张晓兰、王立合、雷礼华、周晓鸰三等奖:杨祖连、刘德党、周紫艺、田运魁、陈剑飞、杨奎、韩易辰、况佳熊、苏守旺、甘海深、甘霖、李淑梅、李国英、王国华、四月天、冯友能、李显章...
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乐清市艺术家翰墨传情话重阳联谊活...2022-10-02
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乐清市艺术家翰墨传情话重阳联谊活动又到一年重阳节正值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为传承发扬中国优秀的书画艺术,营造敬老、爱老的感恩氛围,乐清市艺术家“翰墨传情话重阳”联谊活动暨城东街道第三届金秋阅读节系列活动之“浙风十礼 城东有礼”书画分享会于9月30日下午在蝴蝶广场1号楼4楼乐清城市网文化驿站举行。中国传统节日重阳此次活动由乐清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乐清市城东街道指导,乐清城市网、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乐清市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主办,乐清城市网文化驿站承办;乐清市郑松林米塑研究所、大岭书院、焦桐琴馆、乐清市金春石斛有限公司、宁夏汇达酒庄共同、浙江对鸟品牌文化创意发展有...
四川汉墓群揭面纱:陶俑穿低腰裤随葬摇钱树(组图)2013-10-11
广汉汉墓陶俑穿着“低腰裤”。 摇钱树残枝 摇钱树露底:墓主起码是个乡绅 此次考古的亮点之一,是在8座墓穴里都发现了摇钱树残枝。 记者看到,这些锈迹斑斑的残枝上有龙、虎、象、鹿、羊、避邪、玉兔、蟾蜍等与神话相关的形象,生动形象,保存完整。 刘化石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先后出土过十几棵较为完整的摇钱树,而这些残枝很有可能拼成一棵完整的。摇钱树是东汉及三国时期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现象,在当时也只能是达官贵人和豪强门庭才配拥有。而这些墓葬中,大型墓葬长度超过10米,有家族墓、夫妻墓等多种类型,结合丰富的出土物品判断,&l...
泥与火之歌:渝北古陶器比唐三彩更悠久(组图)2015-01-19
陶艺作品-水闸门“我对泥有深深的依恋之情,这种情结渗透到我骨髓之中,泥在我的手上被赋予了思想和情感,在窑火的煅烧后,它将成为有灵魂的生命。”—何跃开栏语: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渝北留下了一大批极具工匠精神的造物。渝北区文物管理所现有文物藏品1101件,藏品类别主要有木雕器具、陶瓷器、金属器、石器、玉器、字画钱币、石刻等,独具巴渝民俗文化,是研究渝北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为大家还原从古至今,渝北匠人的匠心独具。磁器口古镇的街头,有一座1.7米高,500多斤重的铜像,每到节假日,总有无数的游客喜欢在这座铜像前驻足留影。这座铜像名字叫《磁器口更夫》,很少有人知道,它原本其实是...
慈禧背后的全才画家 连皇后嫔妃都称其为“先生”(组图)2016-09-01
慈禧太后是个颇好风雅的人,闲时喜欢练字习画,“宫内有位云南籍的寡妇缪素筠,给太后代笔,吃的是六品俸……”《白石老人自述》这样写到,换言之,慈禧的书画多由他人代笔,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慈禧的代笔画家不少,其中最有名的两个“枪手”是:宫廷女画家缪嘉惠与男画家屈兆麟。缪嘉惠深得慈禧欢心 皇后嫔妃称其为“先生”缪嘉惠作品缪嘉惠(1831年-1908年),字素筠,云南昆明人。据《禁宫画像——美国女画家卡尔宫廷闻见录》一书记载,缪嘉惠生在一个官宦之家,长大后又嫁到了另一个官宦之家,温柔贤淑,知书谙礼,会弹古琴,擅长书画,“丈夫更是把她当作秘书使用,经常从任上带些文稿回家让她...
第七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获奖名单揭晓2013-08-27
2013第七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是由中国设计师协会(CDA)主办,成都蓉城美术馆、成都创意设计博物馆联合主办,旨在展现中国创意设计领域的最新成果,推进我国设计人才的知名化、国际化进程。作为中国创意设计界最高规格的设计大奖,每届大奖都代表着中国当前设计研究与创作的年度水准。本届大奖共计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6528件参赛作品(有效稿件)。注重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坚持交叉与融合的标准,本届大奖再次引入国际设计专家参与评选,最终评出:全场大奖作品12件,一、二、三等奖作品179件,优秀奖作品263件。评选期间,评委们针对具...
李金发作品欣赏2010-09-03
李金发(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据他在《我名字的来源》一文中说‘1922年在法国患病,老是梦见一位白衣金发的女神领他遨游太空,他觉得自己没有病死,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
林纾曾在墙上画棺材 题字"读书则生 不读则入棺"2014-05-04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翻译家、大教育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笔名很多,最常用的是“冷红生”。父亲林国铨,母亲陈蓉。 林纾的父亲曾随盐官办盐,一次盐船触礁沉没,家产赔光,后来又去台湾经商,也是“白老鼠蹬车——白忙活”。林纾年幼时,父亲早丧,不久祖父母亦丧,家中经济来源全靠母亲长姐以女红度日。林纾母亲常常教育林纾:“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必定要好好读书。”幼年林纾因买不起书,常到叔父家借阅《史记》、《左传》等。林纾五岁时在私塾旁听。初一语文课本有一篇《林纾赍米》,说他六岁时看到老师家常常揭不开锅,就用袜...
香港艺术史研究座谈会将在香港艺术馆举行2013-10-25
“香港艺术史研究 ─ 先导项目座谈会”将于11月9日在香港艺术馆举行。是次座谈会由亚洲艺术文献库及香港艺术馆联合主办,展现 “香港艺术史研究 ─ 先导项目”的开展与阶段性成果。 “香港艺术史研究 ─ 先导项目” 由亚洲艺术文献库和香港艺术馆(2013年3月开始)合作开展,旨在建立一个资源互享的公共平台,支持日后的艺术史研究。 “香港艺术史研究 ─ 先导项目”通过不同声音和各种档案资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