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周韶华  

 

  • “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组图)2021-04-07

    日前,备受关注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6个项目入选,分别是: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北武汉市郭元咀商周遗址、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就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撰文指出:“这6个评选出的考古项目有的回答了重大的学术问题,有的改写了我们过去的一些认知,同时也给我们一新的启示去探索更多的未知。”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海洋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2013...

  • “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即将举行(图)2014-11-20

    2014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是由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与临沂市王羲之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大型学术群展。学术总顾问为刘骁纯,学术支持团队为:陈明、陈孝信、杜曦云、郭雅希、彭锋、盛葳、王小箭、夏可君、徐虹、杨卫。  前言  刘骁纯  我认为当前是艺术观念全面开放的时代,在当代语境的前提下,前卫与守成共存、具象与抽象共存、学院与大众共存、架上与架下共存,这之间没有高下,高下在于艺术家的创造性和艺术质量,艺术批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在这里。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关于展览:  第一部分:本次大展一共分为十三个主题展(按拼音排名):  一、名家艺术展:  策展人:郭丽华、穆周行...

  • “禅文化书法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组图)2013-12-26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莹致辞一超摄    人民美术网讯(特约记者彭一超)为纪念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1300周年,弘扬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政协文史馆、广东省佛教协会、南华禅寺、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林若熹艺术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禅文化书法展”,于2013年12月24日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开幕。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莹,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副会长邹德忠、南华禅寺住持传正大和尚分别讲话,传正大和尚宣布展览开幕。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张金卫主持开幕式。   中国...

  • 一江吴楚:江苏湖北中国画学术交流展开幕(组图)2016-03-30

    2016年3月27日,由中国画学会主办,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湖北省中国画学会、江苏同曦艺术馆承办,北京视界聚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一江吴楚——江苏湖北中国画学术交流展”在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同曦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程大利,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唐辉,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化厅巡视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段天玲,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郑泽民,同曦集团董事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广川,两地学会艺术家喻继高、陈立言、孙恩道、张军、魏金修、余楚民、唐勇超、谈士屺、谭崇正、方骏、丁涛、马鸿增、...

  • 山西太原发现距今5000多年仰韶文化遗址(图)2021-11-12

    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对外公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一项目工地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因距龙山文化时期的镇城遗址仅约500米,因此这两处遗址为探讨史前人类迁徙、聚落形态变迁、史前生产力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2021年5月至7月,为配合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项目的建设,在前期调查勘探的基础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的一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发掘。遗址内共发掘仰韶时期灰坑98座,陶窑11座,房址2座,明清墓葬6座。出土大量陶片以及石器、骨器、兽骨等。其中,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石器有单孔石刀、石斧等,兽骨主要包括狗、猪...

  • 身宽体胖“鹰形陶鼎”了解一下(组图)2020-02-11

    中国新石器时代诞生了多彩的艺术形式,以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最为突出,这已被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当时人们的创造力与审美标准常常超乎想象,他们的艺术往往寓于实际劳动之中,与实用性相结合,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鹰形陶鼎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器物,是一个将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型例子。陶鼎呈灰黑色,通体打磨光滑,整体形态采用一只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嘴坚硬有力,两眼突出。鹰体丰满健硕,双腿粗壮刚劲,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撑起整个鹰体。鼎口设于鹰背部与两翼之间,作简单的圆孔状,以鹰前胸兼作鼎腹,外形饱满粗壮。鹰形陶鼎,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高35.8厘米,...

  • 武汉美术馆:以城为美 与城共生(图)2023-11-28

    作为武汉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近年来,武汉美术馆秉承“艺术美丽一座城市,艺术启迪美好心灵”的办馆理念,为武汉这座多姿多彩的城市带来浓郁的艺术气息。武汉美术馆如何依托城市进行地域美术研究与展示,又如何通过艺术来反哺城市、提升城市的人文品位,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温暖和治愈力量?近日,记者专访了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武汉美术馆特邀刘寿祥先生的学生、湖北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白露洋做客武汉美术馆品牌公教项目“美术大课堂”。 武汉美术馆供图美术文化周刊:武汉美术馆近年来立足城市、关注本土,开展了非常有特色的展览和研究,形成了自身特色与风格。请您谈一谈,武汉美术馆在展览方面有怎样的考虑和举措?陈...

  • 汤文选国画欣赏2012-10-25

       汤文选(1925-2009)湖北孝感人。师从张肇铬、张振铎、王霞宙。1949年毕业于武昌艺专,师从张肇铬、张振铎、王震宙。1951年进修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52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湖北分会副主席,湖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湖北省花鸟画刊授学院院长,东湖书画院副院长,湖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现任北京中华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寓居北京。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画。为:湖北四老之一(其余三人为周韶华,鲁慕迅,冯今松诸先生)。    明代徐渭开一代写意花鸟画新风,至今四百...

  • 陶鹰鼎:中国禁止出境的64件国宝级文物之一(组图)2017-09-11

    陶鹰鼎(又称陶鸮鼎) 级别:首批一级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质地:陶 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 仰韶文化 出土地: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原标题:中国禁止出境的64件国宝级文物之一——陶鹰鼎这件陶鹰鼎(又称陶鸮鼎),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塑艺术品,整体造型为一只蹲踞的鹰,体态丰肥,两翼微微撑起,两足敦实有力,宽扁的鹰尾下垂落地,与粗大的双腿做成陶鼎的三个支足,构成“三足鼎立”。鼎的腹部塑为鹰强壮的躯干,器口开在鹰的背部,器身上部前段加塑鹰头,其尖喙和双目极形象。圆凸的眼睛正视前方,炯炯有神,增添了威猛之势。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以鸟类造型的陶器...

  • 400余海内外学子游人参加禅宗祖庭南华寺礼拜六祖2012-07-20

    360名香港、内地高校学子及近百名来自粤港澳的善众,19日上午汇聚在广东南华寺山门外,列队叩首,前往大雄宝殿礼拜六祖惠能。 在礼拜仪式上,360名学子统一身穿印有“禅悦行”标识的白色T恤,排成两行纵队,在南华寺僧侣的带领下,咏唱着佛号、三步一叩首,经过山门、天王宝殿向大雄宝殿缓缓前行。由于人数众多,队伍长达约700米,从南华寺山门外的广场一直延伸至三门桥外,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19日恰逢农历6月初一,正是游人、信众祈福的好日子。记者在现场见到,近百名前来祈福的信众跟随在参加“禅悦行”活动学子们的后面,一起叩拜前行。 从澳门特地到南华寺祈福...

  • 中国嘉德春拍: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组图)2017-04-26

    此件拓本是潘祖荫所藏大克鼎的极初拓本,由铭文拓本与全形拓合装于一轴。钤有『伯寅宝藏第一』白文印,可知该器在潘祖荫心中的地位。后有李文田(1834-1895)、黄士陵(1849-1908)、马衡(1880-1955)、陈治等诸位金石大家题跋其上。大克鼎全形及铭文拓片附四家题跋 水墨纸本 立轴 88×199cm大克鼎全形拓暨铭文未剔本清朝金石学大盛,投入相关研究的文人甚多,无论是在文字考释,或是以碑碣考订史实,都有丰富成果。盛行之势有赖文人对于石刻题碣的访求行径,以及地下古代文物挖掘,进而开展近代的考古美术的历史。光绪年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窖藏青铜器,有鼎、钟等器,这些青铜器同属一位名为...

  • 君子隆师而亲友——君艺豪拜师画家蒋志鑫仪式在北京君和山庄举行...2022-01-04

    2022年1月2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和风丽日,蔚蓝如海。择此吉日良辰于北京君和山庄,君艺豪拜师画家蒋志鑫门下,拜师仪式在原保利集团纪委书记姜力、引师程进良以及其他同门师兄、学子、亲人的见证下进行。     君艺豪恭读拜师文:蒋志鑫先生大雅:先生义薄云天,才大而谦,如巍巍昆仑,似浩浩长江,挥斥八极,气宏而凝,写意高原,仰闻观止。弟子君艺豪愿效师之才德,拜于先生门下为徒。辱蒙先生不弃纳归门下,随师受教,专信不犯,精进修学,诚信奉行。情出本心,诚具名贴,以昭庄重。恭读完毕,君艺豪向蒋志鑫老师行三叩首礼,并为师父师母奉茶。蒋志鑫老师将自己的一幅得意之...

  • 考古成果越丰富 历史就越清晰 人们就越发自信(组图)2020-01-06

    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和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在青藏高原的史前遗址梅龙达普洞穴进行考古。这里海拔约4600米,他们在距今至少4000年的两个独立洞穴中发现了岩画等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赵宇超 韩 芳摄2019考古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2019年度田野汇报会,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两天的会议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才勉强把30多项考古工作介绍了一遍。各考古大省的重要考古发现也陆续开始见诸报章,考古人迎来了又一年的盘点季。进入12月,在第四届上海世界考古论坛上,从开始发掘起就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和其它几项世界考古获得田野考古发现大奖。论坛期间的“中国考古学新发现与研究专场”最受国外...

  • 在杯盖中窥探中华民族的茶酒文化(组图)2020-07-30

    《辞源》:“杯,盛饮料的器血。也作‘桮’‘柸’‘盃’。”如图1所示为金元时期的邓窑青釉茶杯盖,直径9、高5、盖口径7厘米,杯口内壁高0.8厘米。淡青釉,胎厚偏黄,盖面拱顶腹合下扣,蘑菇钮,模印一周40片线菊蕊纹, 外区饰一周连环“回”字纹,立体感极强。盖背面,盖口凸出圆不规整,露胎,盖底2/5露胎不饰釉。邓州团结路东南隅江家坑出土,未见出土杯(盏)型体,但与邓窑烧造出土的上千件青瓷残器瓷片胎釉反复比较,符合金元时期特征。问题是见此杯盖,旋即联想到现代日常我们所用的柄把茶杯。(组图1)金(元)邓窑淡青釉茶杯盖追溯瓷杯历史,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

  • 中国现代艺术大师云集 近400件经典作品奏响“国之颂”2024-10-15

    开幕式现场10月12日,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策划的“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飚出席开幕式,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宣布展览开幕。文化和旅游部老领导、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展艺术家、美术界代表参加开幕式。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览现场展览以“国之颂”为主题,汇集讴歌祖国、表现时代的艺术作品近400件,其中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朱屺瞻、徐悲鸿、刘海粟、李苦禅、钱松喦、王雪涛、刘开渠、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众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