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侄子诉台北历史博物馆侵占常玉画作 判决败诉(组图)2018-04-18
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相思巴黎——常玉的艺术”大展台北历史博物馆去年举办的常玉画展影响极广。当年8月,自称已故知名画家常玉侄子的常锦茂隔海指控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和台北历史博物馆侵占他伯父常玉42幅画作长达54年,要求返回这批画作。虽然法庭上台北历史博物馆提交的所谓内部文件语焉不详,但“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获悉,近日,台北地方“法院”以“在台遗产若由中国大陆人民继承,最多限额200万元”为由,判决常锦茂败诉,但仍可上诉。2016年适逢旅法画家常玉(1901-1966)逝世五十周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修复了馆藏的49件常玉画作,并在2017年春天举办“相思巴黎——...
青海湖之美(图)2022-09-05
如果到青海,不能不去青海湖,因为关于这个湖的美丽早已经闻名中外,这是一个值得欣赏的湖,一个有故事的湖。 青海湖距西宁市西北部约150多公里。我们去时已是初秋,为了能当天返回,天刚拂晓就从西宁出发了。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5000米之间,连绵起伏的巍峨山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饭碗,碗中盛的不是饭,而是湛蓝如镜、青色透明的湖水。青海湖素有“高原蓝宝石”的美称。我们的车一路疾驰开到了青海湖边,刚下车...
宣纸制造工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图)2018-04-10
宣纸制造工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宣纸研究的著述甚丰,泾县宣纸集团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本人才疏识浅,不敢谈研究,只是偶尔看书时,见到一些平日不多见的文史资料,林林总总收集一些,为作共享,现稍加整理,献一孔之见,以博大方一笑。1 宣纸产生的年代现已发现的研究宣纸的专著最早是邑人胡朴安的《宣纸说》,据其考证有文献记载的是胡侍《珍珠船》云:“永徽中,宣州僧欲写《华严经》,先以沉香种楮树,取以造纸,当是制造宣纸之始。”《旧唐书》记载:“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纸笔、黄连。”欧阳修等编撰《新唐书》第四十一卷记载:“银、铜器、绮、白紵、丝头红毯、兔褐、、簟、纸、笔、署预、黄连、碌青。”...
明清女性笔下的山水景致(组图)2019-01-24
一、女性山水画作在画史中所占比重“丹青之在闺秀,多隐而弗彰!”这是晚明书画鉴藏家汪珂玉在广泛搜罗天下书画并将其辑录为《珊瑚网》的过程中发出的感叹。正是这样一句肺腑之言,让人体味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画坛中,发声弥稀的女画家处于不为人所知的隐秘位置。在画史中本就数量较少的女画家作品中,就绘画题材而言,又以花鸟画数量最多,山水画最少。若以存世画作来看,据李湜统计,在明清女性画家近400件画作中,花鸟画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5%,人物画占21%,而山水画比例最小,仅占14%左右。[1]若以文献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清道光十一年(1831)汤漱玉及其丈夫汪远孙所编写的《玉台画史》为例加以考察。作为画史中第一部...
崔燕萍:赏古人字画最易顿悟(图)2014-03-13
崔燕萍气质优雅、语气温婉,很难想像这样一位古典沉静、有书卷气的女画家最喜欢画的题材是包含激情和生命力的向日葵。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她其实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对艺术的追求尤其执著。“画画的过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断思索、不断探寻、不断锤炼,还要不断抛弃、不断重铸……没有足够的热爱之情,就无法坚持到最后”。 渐悟与顿悟 崔燕萍自幼受家庭熏陶,身为著名华服设计师的妈妈对古典花卉构图颇有研究,也带动了崔燕萍对花鸟画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小时候,崔燕萍喜欢涂涂抹抹,“画什么像什么”是亲朋好友对她的一致评价。因为爱画画,...
“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写生活动启动 暨新闻发布...2023-05-24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写生活动启动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2023年5月22日,经河北宁晋县政协发起,由中国工笔画学会、邢台市政协、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宁晋县委、宁晋县政府共同举办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写生活动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合影留念此次活动是中国工笔画学会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美术家札根生活、札根人民的重要举措。活动紧密配合河北省委提出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文旅主题、配合邢台“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城市品牌,协力打造宁晋特色“工...
(组图)北京人文大学于国家博物馆承办文化艺术国际论坛活动2014-01-10
12月23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国际艺术品交流中心主办、北京人文大学和北京尊古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承办的“文化艺术国际论坛”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中国收藏家协会罗会长、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孙主任、国家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委员会专家孔组长、韩国仁济大学教授教育推进联合会陈理事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国际艺术品交流中心主任王竹、北京人文大学常务副校长张惠良、国学院院长蔡恒奇、艺术院长倪文东、副院长苏洪清、人文学院副院长焦德祥、北京恩典时代总经理李诚男以及西安思源文化事业主管曾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薛勇、陕西省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等一批国内外高校学者、艺术机构。 ...
和山计划发布会在京隆重开幕(组图)2016-08-24
和山计划发布会开幕式剪彩8月23日下午,和山计划发布会在中国油画院学术讲堂举办并圆满结束。发布会由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唐尧主持,研讨会主要人员包括广安官厅公共艺术小镇主人邓晗晖、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孙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清美雕塑系博士生导师许正龙、和山计划艺术总监杨路佳及第一、二期驻留艺术家卢征远、王恩来等人。 和山计划项目的地理位置在北京西北方向77公里处,是广安控股继杨梅竹、大栅栏、北京坊等多个独立城镇项目之后新近在河北地区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此地处于蒙古高原的东南端,依托燕山。当地有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个水库,面积达两百七十五平方公里,西岸...
浅析清代石涛的艺术及市场走向(组图)2019-07-22
石涛(1630—1724)是明末清初最富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与朱耷、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康熙年间,他不甘寂寞,从远离尘嚣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大都市南京,在南京时他结交了梅清、龚贤、程邃、髡残等,之后到北京又与王石谷、王原祁等十分投契,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从而使他在当时和回扬州后创作了不少气势恢弘、深厚严谨的作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石涛《兰竹当风》(2009年匡时2875万元成交,张大千、王季迁旧藏)石涛早年受梅清影响最深,后脱出传统樊篱,师法自然,曾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脱胎于山川”“法自我...
浅析清代石涛的艺术及市场走向(组图)2019-07-22
石涛(1630—1724)是明末清初最富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与朱耷、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康熙年间,他不甘寂寞,从远离尘嚣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大都市南京,在南京时他结交了梅清、龚贤、程邃、髡残等,之后到北京又与王石谷、王原祁等十分投契,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从而使他在当时和回扬州后创作了不少气势恢弘、深厚严谨的作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石涛《兰竹当风》(2009年匡时2875万元成交,张大千、王季迁旧藏)石涛早年受梅清影响最深,后脱出传统樊篱,师法自然,曾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脱胎于山川”“法自我...
匡时2013秋拍首日斩获6.16亿元(组图)2013-12-05
2013年12月3日,北京匡时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正式举槌开拍,首日10个专场1300余件拍品成交6.16亿元,并出现了5件过千万元的拍品,17件过五百万元的拍品,其中王翚《南溪高逸图》以4025万元成为匡时秋拍首日的冠军拍品。 古代书法专场成交9905.41万元
上博馆藏宋坑小方壶石身世传奇 曾为高凤翰收藏(组图)2018-11-16
宋坑小方壶石 上海博物馆藏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古石——宋坑小方壶石。其最初由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收藏,上有高的题刻“小方壶”及“丙寅秋日南阜左手制”。高凤翰号南阜、石道人等。丙寅年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当时高已至晚年,其55岁时因病右手致残,故此处为“左手制”。由此可知,“小方壶”至今已270余年了。此石名“小方壶”,但是“壶”在哪里呢?其实,“壶”在古人观念中除了是个器具,还有特别的寓意——古语有“壶天”之说,也可称“壶中天”,指仙境或胜境。吴湖帆绘石题记 此石后为钱镜塘所得。钱在底座左侧刻款:“海昌钱氏数清草堂珍藏金石书画印。”钱还曾请吴湖帆欣赏此石,吴对其...
让沉睡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星河回...2024-01-09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北京召开“星河回响——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专题研讨会”,邀请文博专家、地方政府代表、酒行业协会代表、文化企业、酒行业专家、媒体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让沉睡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的光彩。国博实现由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映射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在研讨会上表示,2022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一年多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人才、藏品、技术、学术、运营等优势为支撑,初步实现了国家博物馆由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映射,陆续推出国博虚拟数智人“艾雯雯”“仝古今”,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俑立千年》,中华文明云展...
归来兮,长眠法国的温籍雕塑大师2024-06-14
90岁的严德晖外甥女叶丹雪在西湖陈英士像前留影玛丽安娜·严捐献作品时与中国美术馆代表合影1946年严德晖在国立美术学院和作品《吉普赛人》合影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盟中央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刘开渠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刘开渠雕塑、书画作品,以及20世纪上半叶留学法国的著名雕塑家周轻鼎、滑田友、程曼叔、王临乙、曾竹韶、严德晖、熊秉明与王合内的雕塑作品,共计140余件。严德晖,这个沉寂长达半个世纪的温州籍雕塑大师再度唤起了历史并不太遥远的记忆。严德晖的外...
归来兮,长眠法国的温籍雕塑大师2024-06-14
90岁的严德晖外甥女叶丹雪在西湖陈英士像前留影玛丽安娜·严捐献作品时与中国美术馆代表合影1946年严德晖在国立美术学院和作品《吉普赛人》合影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盟中央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刘开渠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刘开渠雕塑、书画作品,以及20世纪上半叶留学法国的著名雕塑家周轻鼎、滑田友、程曼叔、王临乙、曾竹韶、严德晖、熊秉明与王合内的雕塑作品,共计140余件。严德晖,这个沉寂长达半个世纪的温州籍雕塑大师再度唤起了历史并不太遥远的记忆。严德晖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