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孙竹篱  

 

  • 2019年特别推荐:非遗(孙权传説传承人)孙文达名家的事绩(...2019-05-17

    【艺术简历】孙文达,1933年出生,浙江富阳人,人大法律系毕业,中国国学会研究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杭州市剧作家协会会员,富阳市法学会、历史学会、《三国演义》研究会,戏剧家协会会员,孙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曾评上浙江省社科界先进个人,艺术作品曾参加中法艺术交流和中瑞艺术交流,由瑞典皇家艺院授予博士称号颁发北极星勋章,由中国文化部颁发国家一级著作家,诗,书,画出板社颁发中国艺术博士证书等。出版剧本《天涯沦落人》,诗文集《野花一束》,诗集《晚霞中的红蜻蜓》,歌曲《大地之歌》等。上演剧本《包公诛 赵王》,小品《老店新开》,歌曲《革...

  • 历代文人笔下绚烂了一整个夏季的兰花 (组图)2015-08-12

    它,没有玫瑰的尊贵,没有百合的纯洁,没有莲花的清幽,但是我却最爱它,它就是兰花。兰花青葱的绿叶,嫩的弱不禁风,嫩的让人不忍触摸,可是那一片片向上的样子,又显得那么坚强和有生命力。 夏季的兰花,经过春雨的洗礼,酷日的暴晒,却愈发的美丽娇艳。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领略下历代文人笔下最好的兰花。墨兰图 南宋 赵孟坚(1199~1264)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秋兰绽蕊图页 宋 佚名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著色兰竹图 元 赵雍(1289~1360)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兰竹 明 文徵明(1470~1559)_ueditor_pa...

  • 浅聊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石与山水(组图)2021-03-01

    石与山水,是中国绘画图式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二者既能独立成画,又可同时出现或相互转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屡见不鲜。从唐代孙位的《高逸图》、五代徐熙的《雪竹图》、宋徽宗的《祥龙石图》、元人钱选的《浮玉山居图》、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到明代吴彬的《十面灵璧图》等,都可以找到其中的脉络。深入研究这些绘画作品所隐含的思想,可以发现,它们都共同指向古人探索天人之际的哲学母题,寄情怀于画图,表达崇尚自然的宇宙观。中国人对石头的崇尚,可将对美玉的喜爱作为开端,自新石器时代,延续到商、周,乃至当代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一直认为玉是可以沟通天地的灵物,古代宫廷祭祀用玉、官员佩玉、士人好玉,孔子甚至将“君子比德于玉...

  • 浅析倪瓒绘画题跋及影响(组图)2019-08-05

    倪瓒《壶月轩图》(局部),台北故宫藏元代文人画家倪瓒的人生与书画都真正做到了“隐”和“逸”,书法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澹,画入“逸品”,风格萧散荒率,为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之一。本文从倪瓒存世的书画作品以及题跋进行解析,通过倪瓒的书法艺术并借以勾连出元代的书画交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文中涉及的绘画题跋有倪瓒的自题,对他人书画的题跋和观款,也有他人对其绘画的题跋和观款。中国绘画中的“文人画”在元代兴起,其显著特征就是超越了绘画以形取象的功用,强调并重视笔墨的运用,以书入画。赵孟頫有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见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轴》自题,藏于故宫博...

  • 浅析倪瓒绘画题跋及影响(组图)2019-08-05

    倪瓒《壶月轩图》(局部),台北故宫藏元代文人画家倪瓒的人生与书画都真正做到了“隐”和“逸”,书法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澹,画入“逸品”,风格萧散荒率,为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之一。本文从倪瓒存世的书画作品以及题跋进行解析,通过倪瓒的书法艺术并借以勾连出元代的书画交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文中涉及的绘画题跋有倪瓒的自题,对他人书画的题跋和观款,也有他人对其绘画的题跋和观款。中国绘画中的“文人画”在元代兴起,其显著特征就是超越了绘画以形取象的功用,强调并重视笔墨的运用,以书入画。赵孟頫有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见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轴》自题,藏于故宫博...

  • 客中月光照家山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组图)2023-10-07

    2023年1月10日,“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湖南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聚集了140余件原作精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文献等诸多品类。通过“中国长沙湘潭人”“桃花潭水深如许”“万里乡山有路通”“各有本心忘不得”四个板块,讲述了齐白石与家乡湖南的鱼水之情。这是北京画院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组织展品离京展出,就是为了让家乡人民可以欣赏到更丰富的白石之作。除了精彩的作品,展览首次推出齐白石数字艺术沉浸体验,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使观众如入画境。每一位观众都将拥有一对白石之眼,感受齐白石视角下的家山与远游、草木与鸣虫,感受他在画室中的思虑与琢磨,点染与挥毫。客中月光亦照家山 齐...

  •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修复成功2016-02-25

    中新社武汉2月23日电 (记者 曹旭峰)2月23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在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修复成功。“孙中山花盆”造型呈八角腰鼓形,扁宽圈足,通高23厘米、口径与底径皆18.5厘米,腹径14厘米。其背面主题图案为竹林髙士图,一侧绘有粉彩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呈交叉状;另一侧有铭文“浔阳豫昌改良监造”。据悉,“孙中山花盆”为孙中山的挚友彭汉遗代表武汉民众所赠送。据考证,1912年4月9日至4月12日,孙中山对武汉进行了一次重要访问。他在出席武汉商会等十五个团体组成的欢迎大会上,提出了搜罗人才、改编军队、厘定饷章,振兴利源等政策新主张,同时对武汉地区的兵工、商场、...

  •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修复成功2016-02-24

    中新社武汉2月23日电 (记者 曹旭峰)2月23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在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修复成功。“孙中山花盆”造型呈八角腰鼓形,扁宽圈足,通高23厘米、口径与底径皆18.5厘米,腹径14厘米。其背面主题图案为竹林髙士图,一侧绘有粉彩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呈交叉状;另一侧有铭文“浔阳豫昌改良监造”。据悉,“孙中山花盆”为孙中山的挚友彭汉遗代表武汉民众所赠送。据考证,1912年4月9日至4月12日,孙中山对武汉进行了一次重要访问。他在出席武汉商会等十五个团体组成的欢迎大会上,提出了搜罗人才、改编军队、厘定饷章,振兴利源等政策新主张,同时对武汉地区的兵工、商场、...

  •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年度人物方竹平特别报道(图)2021-12-30

    方竹平,1956年生,祖籍湖北,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礼艺术大师,韩中文化友好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家收藏协会名誉副主席,北京当代环球书画院副院长,人民艺术家书画院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被人民美术网、最美人民美术家评委会授予“中国文化奥运传播大使”荣誉称号。2018年12月,央视综艺频道拍摄制作了新闻专题片《逆境中奋起的书法名家方竹平》,经央视管理部门严格审核通过,该专题片已在网上发布。该新闻专题片报道了方竹平在妻久病二十六年生活不能自理漫长艰辛的岁月,一边悉心照料病妻,一边咬紧牙关,争分夺秒,追梦不息,终于在书法、文学、音乐领域均取得了不凡成就的事迹。 2016年,...

  • 且将诗意涂纵横(图)2022-11-21

    且将诗意涂纵横——我读逸人先生书画 文/江楠逸人的名字叫李旭东,逸人是他写文章的一个笔名,他还有一个斋号叫作“清心斋”,咋一看上去,好像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意思。其实,逸人是一个很洒脱的人,他喜欢喝酒,喜欢书法,音乐,武术,画画,偶尔写点闲适的文章。每每三五知己相聚,品茗谈艺,饮酒论诗,微醺未醉,乘兴挥毫,纵横涂抹,瞬间立就,酒气,诗意拂拂出于纸上,朋友皆惊呼神来之笔!书画乃小技, 琴棋书画,皆秀才四艺也,从王羲之,李白,杜牧,苏轼,黄庭坚,米芾,徐渭,八大,金农,到于右任,林散之,哪一个不是诗翰风流,才华横溢?很难想象,书法家不解诗情或文人不染翰墨,是何等尴尬之事!然而,放眼当世之书...

  • 中华民国史上八位总统的书法墨宝(组图)2015-12-22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代)、徐世昌、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他们的书法墨宝,一睹为快!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中国近代平易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平易近国和中国国平易近党创始人,三平易近主义的建议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联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引荐为中华平易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平易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平易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嘱,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

  • 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组图)2018-10-27

      天使童声合唱团演唱10月25日,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馆,桐乡市人民政府, 上海黄浦区丰子恺研究会主办,集合了中国美术馆、浙江博物馆与丰子恺家族及个人藏家收藏的丰子恺150余件套作品、手稿、实物,将展示其画家、散文家、艺术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装帧设计家和翻译家六个身份,全部作品均首次在京展览,力求全面还原丰子恺多样的艺术人生。据悉,此次丰子恺诞辰120周年系列展由独立策展人王一竹女士与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万新华先生共同策划。开幕现场,由天使童声合唱团小朋友演唱了四首歌曲,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当天使们的声线唱出长亭外……古道边…… ...

  • 在竹上表现笔墨情趣曾被奉为最高追求2015-03-02

      ■朱光荣(广东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  竹,与中国文人的渊源可谓深矣。魏晋嵇康等七位名士聚结竹林,畅饮赋诗,视名利如粪土,对礼教视若无睹,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相处,名声代代相传,“竹林七贤”一直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榜样。竹子、竹林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士人避世、遁世的理想象征,更成为名人逸士默认的代表隐逸情怀、无为心境的最佳符号了!  既然是历代文人喜爱的植物,因而竹刻艺术便也成为民间手工艺人倾心的手艺。而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竹刻在唐宋两代便有雏形。明中期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艺术家则移志于此,甚至有父子、师徒几代共同耕耘。竹子由于随处可见,价廉易工,从事竹刻者众。有追求的从艺者不得不殚精竭...

  • 九月花神 意在菊:王默菊花小品欣赏(组图)2015-09-10

     农历九月是我国菊花盛开的季节,怒放的菊花,鲜艳夺目,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神韵清奇,意境深远,菊花傲寒凌霜,临危不惧的高尚情操,使人们尽情地尝菊、谈菊、吟菊、写菊、画菊、爱菊。所以人称菊花为“九月花神”。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菊花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菊与梅、兰、竹并列称谓“四君子”。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我国栽培菊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我国人民辛勤劳作,已培育出观赏菊花两千种以上。早在秦汉时期,菊花与人们生活关系就非常,密切,多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到了魏晋时期,菊花才以观赏为主,好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赞菊的...

  • (图)收藏家晒民国时期慈善组织账本2011-10-24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