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博物馆馆藏书画首次外展,即将精彩亮相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图...2023-05-25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书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互为影响,形成了许多共同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省际文化交流,翰墨遗香——玉山县博物馆馆藏书画展,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出。作为玉山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首次“走出去”与外省联合办展,不仅是博物馆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激发创新活力的体现,也为广大省外群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本次展览遴选藏品69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金湜、刘海粟等名家作品,又有周峻、洪嘉與、柳子谷等本地书画佳作。绘画有山水、人物、花鸟,书法有真、行、草、隶,...
故宫藏画里的“持螯赏菊”:写得东篱秋一株(组图)2022-10-11
农历九月十三,寒露。寒生露凝,故称“寒露”,在这一时节,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的变化。寒露时节,江南地区有边食蟹边赏菊的习俗,所谓“持螯赏菊”,历代文人都留下诸多诗词、名言。明清之季,持螯赏菊已成为普遍风气,如清代辛汉清有“更喜今年新种菊,商量秋日去持螯”之句。在历代书画名迹中,对于螃蟹的写真,有张牙舞爪踞残荷之景,也有双螯持穗传神之作。而对于菊花的描绘,就更不胜枚举了,既可见工致细腻的写生精品,亦不乏书画并重的写意佳作,前者如宋人《胆瓶秋卉图》页,秋菊艳丽而不失秀雅;后者有明人沈周《墨菊》轴,秋菊一枝,七言绝句一首,字与画几各占纸之一半。此外,元人的《老圃秋容》轴,虽没有作者署名,但画中形象...
竹下风清——祝竹篆刻书画展在北京画院举行(组图)2012-09-20
“竹下风清——祝竹篆刻书画展”开幕式剪彩 9月20日,由北京画院、陕西省文史馆、中国书画杂志社、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主办,由上海宝藏钢管有限公司承办“竹下风清——祝竹篆刻书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著名篆刻家、书画家祝竹先生篆刻近作二百余方,书画作品六十余件。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有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北京画院副院长袁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中国书法》主编、西冷印社副社长李刚田等。 本次展出的两百馀方印章原石,有荔枝冻、极品芙蓉石等精美珍贵的印材,多为祝竹先生近...
张伯驹潘素展览争议升级 女儿称将通过诉讼维权(组图)2019-01-21
律师声明截图。图片来源: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截图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9日电(记者 宋宇晟)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虽已闭幕,但争议不绝。19日,争议升级,张伯驹潘素夫妇的女儿张传綵称,将通过诉讼维护合法权益。此前,张伯驹潘素夫妇的女儿张传綵、外孙楼开肇声明,称该展“展品中涉嫌包含大量赝品,极易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展示的张伯驹潘素书信、文稿作品三十余件(套)“均未交付张伯驹、潘素后人进行确认即公开展示”。但张伯驹潘素外孙女楼朋竹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并不认可这种说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资料图:“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
都碎成这样了 文物修复师居然修复了(组图)2018-06-21
《双人首蛇身俑》(修复前块数117)《双人首蛇身俑》修复后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文物修复的工作受到外界关注,在成都,同样也有一批文物修复师,通过一双妙手恢复着文物原本的夺目光彩。日前,《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观众除了看到近30处成都平原重要考古遗址,还可以了解到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故事与花絮——从金沙遗址象牙的有机硅封存,到赵廷隐墓壁画的完整揭取和保护,再到老官山饱水竹木漆器的提取和修复……文保人员严谨的“诊断”和“对症下药”,这才使文物得以完整保存。《双人首蛇身俑》碎成117片两位修复师拼对粘接3个月2011年,赵廷隐...
谷风墨韵——柳氏画派传人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开幕2024-03-21
3月18日,由日中水墨协会、怀玉出版社主办的《谷风墨韵——柳氏画派传人作品展》于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作品展共展出中国画巨匠柳子谷和著名画家柳咏絮及其家族后人和学生作品共50余幅,当天,中日有关团体代表和水墨爱好者等1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国画大师柳子谷擅长兰竹,精于花鸟,山水人物俱佳,诗、书、画三绝,解放前曾誉满中国。柳子谷的作品在传统的文人画笔墨精神中不仅注入了写实要素,更表现了时代风貌。1986年柳子谷去世后,作品被重新认识并获得高度评价。著名画家柳咏絮系柳子谷长女,自幼追随父亲习画,作品不仅继承父亲遗风,更有创新和突破。柳咏絮之子满柏亦是旅日画家,为日本林光寺绘有百余幅天井画。...
吮毫濡墨入诗情·张有扇面、小品赏析(图)2023-04-17
张有扇面《雅集图》张有小品《掐春》张有扇面《陆羽品茗》张有小品《对弈图》张有扇面《种瓜得瓜》张有小品《童乐图》吮毫濡墨入诗情·张有扇面、小品赏析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 在当代画坛,张有先生是一位鸿篇巨制和尺牍画作双修的国画高手。他的小品笔墨精谨,富有文化内涵,已成为藏家青睐、大众喜欢的艺术佳构。人民美术网曾发专稿《耄耋正盛年·画家张有研究》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今对他的国画小品作以研读赏析。张有扇面《竹林七贤》张有扇面《钟馗夜行图》张有画扇《双飞雀》张有画扇《山神图》1张有的小品分扇面画和尺牍斗方两种艺术形式,其中扇面画涵古纳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他的扇面作品,主要分为折扇...
清供图展:在新年伊始感受到传统习俗的喜乐吉祥(组图)2018-02-21
折来一枝春插瓶——清供主题绘画展从宋元开始,“清供图”就是岁末年初画家们应景的题材,近代的创作尤为鼎盛。山东省博物馆近日推出“折来一枝春插瓶——清供图展”。此次展览将展出山东博物馆馆藏清供主题绘画50余幅,展厅内还原古色古香的文人庭院与中堂岁朝清供场景,使观众在新年伊始感受到传统习俗的喜乐吉祥与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清供”,又称清玩,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是古人节令、祭祀时供奉的清香、鲜花、蔬果等清雅供品;而后发展成为诗礼之家厅堂和书斋陈设的各种古器、文房、书画、金石、盆景等精雅之物。前者通常附丽于民间祭祀或节令习俗;后者则与古代士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着士人的审美...
中国一笔双钩书法家协会东港启航 立空书法创始人王诗皓当选副主...2017-06-02
中国一笔双钩书法家协会在东港成立“中国一笔双钩书法家协会东港启航”大会于5月20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辽宁省东港市隆重召开。东港市政协主席刘俊江、市委副书记林竹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文博、市政协副主席陈福利、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宁永亮,以及东港市各界领导、文化界人士、新闻单位、一笔双钩书法家协会朱桂林、孙吉霖、王诗皓、肖进生、赵轩辉、于明等创始团队成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共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东港市政协副主席陈福利主持。会议上,首先由东港市委副书记林竹红、东港市常务副市长才让太为东港市一笔双钩学会进行了揭牌仪式。随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文博为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他表示,东港是一座...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组图)2014-05-26
曾竹韶作品欣赏2011-09-07
《蔡元培》青铜 曾竹韶(1908-),福建厦门人。幼年侨居缅甸,1927年回国,翌年考入杭州西湖艺术院雕塑系,次年底赴法国留学,先后入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巴黎国内艺术院学习雕塑,还自修音乐,历时10年之久。1942年归国,曾在成都艺专、重庆国立艺专、重庆大学建筑系教授雕塑、音乐。1949年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参加筹备中国革命博物馆,并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 《杜甫》石膏 《老边头像》汉白玉 《蒲松龄》玻璃钢 ...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组图)2019-04-17
明代徐有贞曾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在宋代“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下,人们从孩童时候起,不论男女都可以接受儒家教育,官办和私人教育机构蓬勃发展,也使宋代成为进士数量最多的朝代。书院的繁荣,为思想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场所,借助于书院,程朱理学建立并发展起来。然而,自南宋后期确立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开始从开放走向内敛,特别是理学中对女性贞节的推崇,让宋代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女性才艺俱佳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孩童教育: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的孩子比现在的小孩要幸福得多。根据司马光在《居家杂议》的记述:六岁的时候男孩...
好多熊猫“滚滚”雕塑现身成都三环路绿道(组图)2017-09-06
站立的熊猫由绿色植物“雕塑”而成的巨大熊猫,在草坪上嬉戏、竹子下卖萌——这是记者昨天在熊猫绿道示范段上看到的情景。该示范段位于南三环一段外侧海棠路与茶花街之间,全长500多米。在这里,可以看到用植物做成的“绿色雕塑”熊猫;用不同颜色的花草在地面“拼”成的熊猫脸谱;一不小心,竹丛下的几只乖萌“滚滚”又闯入视线。周边的绿植也配合着熊猫主题,一簇簇竹子沿步道两边生长,蔓延的绿色中,点缀着紫荆、小菊花等等,色彩斑斓,层次分明。据示范段设计负责人介绍,为了恰到好处地诠释熊猫绿道,他们采用了尽量自然的表达手法,如把熊猫雕塑设置在竹林下、草丛中、假山上;而在形式上,既有平面的拼贴式表现,也有立体的雕塑。“考...
故宫赵孟頫书画特展刷屏:这位大艺术家你了解吗?(组图)2017-12-18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截图这两天,赵孟頫书画特展在故宫举办的消息刷了屏:107件艺术珍品由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提供,行书《秋兴诗》卷、《归去来辞》卷、《酒德颂》卷均在其中。那么,赵孟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有哪些艺术成就呢?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生于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也是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其书画珍品曾拍出1.26亿元天价。传说,他小时候非常聪明,读书能做到过目不忘,对艺术有很强的领悟能力。从艺术角度讲,赵孟頫山水、人物、花鸟……几乎无一不精,像《秋郊饮马图》、《浴马图》、《水村图》,都为后世称颂,他也被称...
寒露里的书画名迹:枫落吴江,寒潭雁影(组图)2021-10-09
今日寒露,白居易《暮江吟》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辛丑年寒露节气,正好是阴历九月初三。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在表现对于节气的感受上,历代诗词书画名家印人都会想方设法创造出自身独特的意境。这其中,既有倪瓒、沈周等绘写深秋的画作,也有丁敬、王福庵刀下的“寒潭雁影”“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辛丑年的秋天,由浅入深。到了寒露节气,大雁南飞,菊始黄花,月露清冷,梧叶飘零。王安石有诗句:“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白居易《暮江吟》中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辛丑年寒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