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尹石  

 

  • 如何用创新的策展理念和叙事模式布展?(图)2021-11-05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展厅现场目前,正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展出的“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因其创新的策展理念和叙事模式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该展由上海大学和河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和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承办,展出了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的27件展品和9位艺术家的2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正如展览总策划上海大学教授段勇所言:1921年,在河南省的仰韶村,中国现代考古学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由此开启了实证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百年辉煌历程。100年后的今天,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是对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献礼,以此向中国历代考古学人致敬。本次...

  • 尹麦清作品2015-08-31

    傲气长存尹麦清,湖南湘潭人。齐白石第三代嫡传弟子,当代职业画家。1986年拜齐白石长孙齐佛来先生为师,后进修于人民大学国画艺术高研班。尹麦清在继承齐派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笔力老辣,墨色氤氲,画面野趣横生,深得白石老人神髓,亦受孙其峰花鸟影响。代表作品有:《茂盛》《虾趣》《菊蟹图》《柿柿大吉》《腾飞中国龙》等。其中一百零八米长卷《腾飞中国龙》为广州亚运会收藏,《茂盛》《虾趣》等入选为中国北京国际艺术臻品展。2009年于厦门大学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及第十七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2013年参加第十八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

  • (李说当然1122期)您是有神通的!2017-02-28

     自从在《李说当然》页面下开放留言,每天都有很多网友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对每一通留言,我都很认真的阅读了,如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能抽出时间,我则会作出回复。但遇到有些网友的留言,我只能欲说而不言,就是拿佛教、道教的经典之语来留言的,往往是取一些精神层面宽心话、励志话,用现在的说法,也就是心灵鸡汤。鉴于我对所有宗教的尊敬,不想在精神修炼与法术解决问题两个不同的层面作比较。 人体工程学以天、地、人融通在一个系统之中,以各门宗教、学派的学术为基础,就是要最最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之道。有朋友问我,古往今来,无论佛家还是道家,一直有特异的神通和神功,今天怎么不见了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修炼...

  • 含古纳今画家山 ——尹万福山水小品欣赏(组图)2017-05-15

    含古纳今画家山——尹万福山水小品欣赏画家尹万福很勤奋,一幅一又幅描写家山的作品,深得大家喜爱。近期他画了一批小山水画,盘点和学习了古人画山水的精典之作,形成了一个新的系列,令人心动。看得出,走进古法中,倘佯在前人创造的意境中,他能得心应手为我所用,注入当下语境和作者的情感来,让古意翻新,使师承今用,形成了新的样式和风格。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这种艺术实践,即学了技法,承传山水画精神,又古为今用地充满着崇尚先贤敬畏前人的文化情感。是含古纳今继往开来之举,可供有志于传统绘画的后学效仿和学习。画家尹万福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在技法上更是考究,创作过程中擅用中锋,常常一支笔中峰到...

  • 温文儒雅 风规自远 ——沈尹默书法摭谈(图)2023-08-09

    沈尹默似乎是有仙人指点的。这位文质彬彬的才子,以跨越时空的能力,上溯魏晋,直逼“二王”,在20世纪依然能够写出温文儒雅、风规自远的书法。那么,他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时代骄子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字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浙江吴兴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著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出版有《沈尹默法书集》《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沈尹默入蜀词墨迹》等约20种书法集;诗词著作有《秋明室杂诗》《秋明室长短句》等。 五四运动期间,沈尹默作为北大著名教授,与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并发表了诸如《月夜》《三弦》等著名的白话诗...

  • 尹瘦石国画作品欣赏2010-09-20

         尹瘦石,1919--1998,江苏宜兴周铁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于武昌艺专肄业。著名书画艺术家,历任广西省立艺术研究馆研究员、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美术系教员、《内蒙古画报》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前副院长。             (实习编辑薛冰)

  • 浅聊陈独秀的书法(组图)2020-09-10

    陈独秀不仅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还是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书法家。他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造诣精深。中共早期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报名即出自陈氏之手,外秀内刚,颇有时誉。陈独秀家学渊源,嗣父陈衍庶雅好金石书画,崇尚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将居室命名为“四石师斋”。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回忆:“至于写字,我喜欢临碑帖。”早年用功于篆书,留学日本期间,人们即视之为“搞汉学、写隶书的人”;寓居杭州时,马一浮说他“总要每天写几张《说文》上的篆字,始终如一,比我们哪一个人都有恒心些”。对月忆金陵旧游 陈独秀/书陈独秀书法碑帖结合,篆隶行草,各体兼备,信笔挥洒,狂放不...

  • 齐白石有趣的门条(组图)2018-05-22

    庚午直白 齐白石 1930年 72×25cm 北京画院藏释文: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庚午秋七月直白。“我生无田食破砚——齐白石笔下的书法意蕴之二”展仍在北京画院三、四层展出,展览将持续到7月初,喜爱齐白石艺术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在展览中最有趣、最接近齐白石本真的生活状态的便是这些门条了。庚午年是1930年,齐白石66岁,已经完成了“衰年变法”,画卖得更好了,可是卖得好,依然有烦恼啊,那就是总有人会来砍价,不熟的人砍价,尚能板着脸说一声不行,熟人砍价,更是让人头疼,驳了人家的面子,都不好看,以后还能不能好好做朋友呢?齐白石于是大笔一挥,写下来这么一个门条贴上,...

  • 翡翠的丝绸之路每年运送百亿翡翠(组图)2015-02-16

    翡翠的“丝绸之路”每年运送百亿翡翠沿着这条茶马古道,马帮、象队在运送茶叶、马匹等物资时,也贩运大量的玉石毛料。玉之王者 翠名满天下国人一直把玉认为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一些外国学者更是把玉视为中国的“国石”。在记载中,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而玉石之于云南,无疑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代表,古语有云,“石之美者为玉,玉之王者为翠。”这翠指的就是翡翠,提及翡翠无疑与云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玉出云南一说主要说的就是翡翠。关于翡翠名称来源,主要得自翡翠鸟,因为这种鸟雄的羽毛红艳,叫翡鸟;雌的羽毛鲜绿,叫翠鸟,翡翠的颜色极像这两种鸟的羽毛,因而得名。_ueditor_page_break_t...

  • 郑可:从雕塑家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先驱者(组图)2014-11-06

    郑可为新一军纪念碑创作的《铜鹰》。 报载,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将得到适度修缮,这使我想起了公墓上的铜鹰。恰好,日前承雕塑家尹小艾见告,其师祖郑可先生的作品集已出版(王培波主编《郑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内中载有铜鹰的清晰照片及郑可的多件早期作品。便有了冲动,想谈谈这位被遗忘了的粤籍前辈雕塑家。 为新一军纪念碑塑像 郑可(1905-1987)原名应能,广东新会人,生于广州。少年时就读于广州圣心中学,喜欢吹洋箫和手工艺。1924年,其同乡私塾同学伍千里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经伍的介绍,郑可认识了该班同学李桦和吴琬(子復),从此喜欢...

  • 那么多汉宫图 乾隆帝最爱哪幅(组图)2018-07-17

    时隔8年,宋代佚名画作《汉宫秋图》再次现身北京保利拍场,以1.242亿元(含佣金)拔得2018年春拍头筹,创本季古代书画最高价纪录。虽然比上一次的成交价1.68亿元略低,但不妨碍它在亿元俱乐部中的地位。当年那位佚名画家提笔作画时,恐怕没有料到千年后自己的作品竟会频繁受到拍场青睐,掀起亿元风暴。马致远《汉宫秋》昭君出塞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但此“汉宫秋”非彼《汉宫秋》 。老实说,关于这幅画的一切,始终是一个谜。能找到关于它的最早记载,是在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石渠宝笈续编》上的一段话,“本幅绢本,纵六寸一分、横五尺二寸,浅设色。画人物、树石,界画楼阁、桥船,无名款。 ”此时距离画作完...

  • 专家考察河南青龙山岩画:系新类型凹穴岩画(图)2012-11-13

    青龙山岩画。本报通讯员牛明远摄 困扰学界和当地数年的舞钢市青龙山岩画的地位、类别等课题有了答案:国内10多位知名岩画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青龙山岩画是一种新类型的凹穴岩画,可填补我国岩画体系的空白。 11月9日,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汤惠生,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教授、艺术史学家张亚莎等专家考察了青龙山岩画,并在随后举办的研讨会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2007年发现的青龙山岩画有240多处,分布于舞钢市尹集镇青龙山东坡,范围约3平方公里。其中最具特点的一处被称为“龟背书”:面积达40多平方米、状似“龟背&rdq...

  • 胡小石书法作品欣赏2011-09-29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原籍浙江嘉兴,但生长在南京。1909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农博科。历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长期从事古文字声韵训诂、经、史籍、诸子、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研究与教学,造诣精深。  

  •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组图)2020-11-16

    展览现场新浪讯,2020年11月13日,《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特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围绕齐白石艺术交游进行研究、策划,重点选取了与齐白石人生历程与艺术发展息息相关的六位关键人物:胡沁园、王闿运、陈师曾、瑞光、梅兰芳、徐悲鸿,从他者的视角聚焦齐白石,共汇集了各馆珍藏的齐白石及其师友书画、文献作品100余件套。一幅幅饱含深情的画作,一封封娓娓道来的书札,都向观众讲述齐白石与师友之间艺术交往的点滴故事,为近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增添一份温情,更为当代美术的研究与发展引发新的思考。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知己有恩 齐白石 1933年 2.2cm×2.3...

  • 胡小石书法作品欣赏 2015-03-02

    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原籍浙江嘉兴。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於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与陈中凡、汪辟疆并称南大中文系“三老”。1962年3月16日晨病逝于江苏省工人医院,享年74岁。胡小石先生有遗言,藏书赠南京大学图书馆,...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