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张有清  

 

  • 从龙型起源了解龙饰文物的来龙去脉(图)2015-06-04

    商代玉环形龙饰 网络配图 早在炎黄时代,龙就成为中华民族各部落联盟的共同图腾。以后,夏朝以黄龙为图腾。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和玉器上,形态各异的龙饰文物比比皆是。那时,华夏的子孙们虽不曾见过真正龙的模样,却无比坚定地把自己视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国古人对多种动物和天象融合创造的一种神物,实质是祖先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今天,人们普遍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具有强大能力的精神象征,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标志,是信仰载体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飞龙在天,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今天,人们所见古代龙的形象,多是被记录在文物上的。如北京故宫的九龙壁、太和殿的龙椅...

  • 佛山古玩卖家新策略:占据佛山紧跟广州市场2014-08-12

    二十年前,佛山收藏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天光墟、“垃圾”街、“收买佬”……成为古玩市场的主体。随着时代变更,收藏群体不断壮大,佛山1506古玩街、陈村花卉世界、顺德大良古玩城等佛山古董集散地越来越多,相比香港、广州等地的古玩交易市场,多数属于“买进卖出”快速型交易方式。 生在丹灶的藏友张钏,早在四年前在1506古玩街开了一家古玩店铺,今年五月,他又在广州花地湾附近古玩街再租铺位,采取广佛联动销售方式。和张钏一样的藏友还不少,容桂90后藏家潘才岳,早在去年便舍顺德选广州发展,每周奔波在广佛路上。 ...

  • 章津才:近现代书画仍在调整(组图)2012-09-05

      章津才         张大千、谢稚柳、吴湖帆《红树室图》手卷流拍中国嘉德           恽寿平《载鹤图及致王翚信札》流拍中国嘉德 本刊记者马怡运阮富春 每一幅好画都有故事。 有的画家会把故事告诉你。吴冠中就曾在2007年至2010年间撰写了很多篇画作诞生记。那些精制美文,如其画作一般惹人喜爱。而多数画家没有这么做,因此我们只能从作品去体味、学习,或者请教专家学者。 对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与感悟。对文物艺术品而言,还须鉴别真伪,鉴定专家丰...

  • (图)张大千弟子教你赏古琴2011-06-09

    古琴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古琴的演奏已经从一种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的标志,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一种文人墨客闲情雅致的精神象征,于是古琴的收藏也定格为文人雅士对古琴所蕴含的风雅追求。 胡若思,字遐思,号琴人,我国画坛当代山水大家、古书画鉴定大家。9岁入“大风堂”拜师张大千,14岁随师东渡日本举办画展即名震画坛。曾师从广陵琴派名家张子谦习古琴,是上海著名古琴收藏大家,一生收藏历代古琴百床之多。胡若思藏琴以明清时期的古琴为主,唐、宋古琴仅数床,先生曾云:“千金难...

  • 年轻的心燃烧的爱:谢克艺术展在京举办(组图)2015-06-09

    展览现场表演2015年6月6日下午3:30,在798北京悦·美术馆,以“年轻的心,燃烧的爱”为主题的谢克艺术展在这里举行开幕仪式。“年轻的心 燃烧的爱”谢克艺术展是由北京悦美术馆、客艺廊艺术机构主办,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百雅轩艺术机构、天津意庄美术馆、北京华硕画廊、财富名家杂志社协办,泰谷永道(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此次谢克艺术展,汇集了艺术家谢克近几年的近三十件雕塑作品及装置作品,他的雕塑作品材质多采用不锈钢制作。“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这是今年 60岁的谢克的感慨之言。这位土生土长的香港艺术家,2007年怀揣自由创作的梦想,全家移居北京,...

  • 范冰冰张雨绮比拼衣品(组图)2012-10-01

      奶油色雪纺娃娃衫配搭白色长裤,将腰腹缺陷化为虚无,淡淡的色调清新如风,御姐走起小清新来杀伤力很大。         张雨绮桔色雪纺蝙蝠衫,在宽宽的皮革腰封的勾勒下,利落又优雅,完美掩盖腰腹尴尬。         CHOLE雪纺印花长裙飘逸唯美,范冰冰对此类风格的驾驭早已驾轻就熟,干净清爽的妆容配合“犄角”长发,甜美若仙。         张雨绮粉色渐变抹胸裙,粉嫩的蓬蓬裙对26岁的张...

  • (组图)故宫杂志将继续拍穿越照 故宫外玩穿越2014-11-12

    1922年,溥仪在燕禧堂抱柱玩怀表 90年前的故宫御花园是什么模样?你能想象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和“小伙伴们”在御花园里的情形么?前两天,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杂志官微,放出一组高清“故宫穿越照”,然后就在网上火了。截至发稿,已被转发近4000次。有网友评论:“你有没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1922年,溥仪在燕禧堂抱柱玩怀表 《紫禁城》杂志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是以明清历史、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古代文物艺术、建筑营缮、历史掌故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类杂志。引发关注的&ldquo...

  • 文房四宝成收藏热点:造假成升值主因(组图)2013-03-19

      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聂灿 2013春拍在即,记者昨日从国内几大拍卖行获悉,以中国独有文书工具“笔墨纸砚”为主的“文房用品”拍卖专场将陆续登场。极具东方魅力的“文房藏品”将为逐渐冷清的拍卖市场中亮出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论是专场数量,还是往届成交率及单件藏品的价格,‘文房藏品’近几年的表现都好过现代艺术藏品。”北京《边缘艺术》主编...

  • 郑永生谈张洪的水墨艺术(组图)2016-06-21

    2004年 门神96x116文/郑永生艺术的文野之分,取决于文化修养。难怪人们常说画画实际上就是在画自己的修养和对生活的体悟,哪些取来轻易、急功近利、迫于求成是难以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大都具备勤奋、博爱、善思而有悟性的先诀秉性。勤奋、博爱是成功的必然过程,勤奋之中磨练了意志,博爱培养了性情,涤灭了杂念,催发了智慧,寻得了品格而造就了艺术。张洪是当代中国画“新水墨”这个领域非常突出的画家之一,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皖西北颍州。广袤平坦的颖淮大地,质朴、简约中蕴藏着厚重的人文积淀。张洪的绘画作品契合了这份厚重的人文精神,他以水墨作为表现载体,涉猎各种题材表现,“水与墨”作为呈现画面思...

  • 宋元明清时期应对假钞有招数(组图)2016-01-08

     (南宋)绍兴年(1131-1162年)大宋通用宝钞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了纸币——“交子”、“会子”。为了防止假币,宋元明清各朝采取各种措施防伪打假,并制定了严刑峻法,对伪造者进行惩处和打击。宋:多种措施防伪据南宋叶适所述,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越州(今浙江绍兴)之民就常乘昏暮之时,“持(伪)券索钱”,以致伪会得以大量流通。宋朝纸币的防伪标识分三种:纸、图案、花押。当时印钞,那纸是专用的,名叫“抄纸”(钞纸),用楮树的皮做主料加工而成(所以宋朝文人多把纸币称作“楮币”,个别文人称纸币为“楮先生”)。北宋末年,四川成都...

  • 宋元明清时期应对假钞有招数(组图)2016-01-08

    (南宋)绍兴年(1131-1162年)大宋通用宝钞元代至元通行宝钞贰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了纸币——“交子”、“会子”。为了防止假币,宋元明清各朝采取各种措施防伪打假,并制定了严刑峻法,对伪造者进行惩处和打击。宋:多种措施防伪据南宋叶适所述,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越州(今浙江绍兴)之民就常乘昏暮之时,“持(伪)券索钱”,以致伪会得以大量流通。宋朝纸币的防伪标识分三种:纸、图案、花押。当时印钞,那纸是专用的,名叫“抄纸”(钞纸),用楮树的皮做主料加工而成(所以宋朝文人多把纸币称作“楮币”,个别文人称纸币为“楮先生”)。北宋末年,四川成都有抄...

  • 俞平伯先生书札一则真伪小考2013-02-27

  • 张旭常以头发蘸墨直书狂草 创作状态近乎癫狂2013-04-18

    书画家除了使用毛笔之外,还有以人体的头发、手指、屁股等来施展技巧,写字作画。 唐代草圣张旭,善草书,性好酒。每嗜酒大醉,呼叫狂走,或以头发蘸墨书写,洒脱自在。待酒醒后观看作品,以为神奇,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诗句:“张旭三杯草书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又有《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情识。” 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认为,杜诗未言其详,“惟李颀有诗赠之,其言‘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则足以见杜诗所谓东吴精之意。其言‘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 (图)你知道雕漆的历史吗2011-04-18

    雕漆神技 雕漆制作历史长达数千年,不同时期的器物有着独特的鲜明特征。宋代的清雅,元代的浑厚,明清的细腻,串联起雕漆的历史。  元代雕漆只有剔红、剔黑、剔犀三种,剔红最多,造型以盘、盒为主。雕刻手法简练大方,朴实无华。 元代雕漆刻款方式为针划款,款均刻在器物底部,字体小而笔道纤细,极易与自然断纹混为一起,需要在适当的角度及光线下才可辨出。故宫博物院就藏有“张成造”、“杨茂造”、“张敏德造”针划款的雕漆器实物。 明代雕漆漆色更加丰富,在元代的基础上又剔黄、剔彩器。造型比元代增大增高,出现梅瓶、提匣...

  • 纳兰性德手卷首次公开展出 29通书简均为海内孤本(图)2015-04-28

      夏衍1961年在北京琉璃厂发现该手札长卷,用刚收到的2000元稿酬买下。上世纪80年代末夏衍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说“这是海内孤本,还是让国家保护为好”。此次亮相为首次公开展出。本报讯 (记者 李婷)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将珍藏的稀世文物“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手卷”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在文艺界传为美谈。然而,这一珍宝的庐山真面目,却鲜少有人有机会目睹。记者昨天从上博获悉,配合正在举办的“方寸寄怀——夏衍旧藏珍邮展”,该手卷正在该馆三楼的中国历代书法馆做它的首次公开展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是纳兰性德词作《饮水词》中的名句。纳兰性德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清初著...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