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展入选作品有什么特点(组图)2019-10-1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视角来回溯这70年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无疑全国美展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全国美展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际,与共和国发展同行,是目前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作为中国美协主办的最具学术性和影响力的品牌展览,全国美展已举办过十二届,成为美术界出作品、出人才的重要平台。陶艺 梁冰 远古的痕迹据不完全统计,过往十二届全国美展总共展出作品3万余件,从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每届美展展出作品三四千件。其中,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周思聪《人民和总理》,徐匡、阿鸽《主人》,靳尚谊《青年女歌手》,王迎春、杨力舟《太行铁壁》,...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图)2023-10-11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活动于2023年8月开始启动征稿,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书画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有2000余件书画作品参赛。大赛经过了40多天激烈的角逐,现将本届书画大赛决赛排名公布如下,稍候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预祝参赛者能再创佳绩!金奖:虞展银奖:王兰峰铜奖:洪荣范一等奖:杨卓娅、薛虎林二等奖:王伟鹏、李欢、董献宗、刘国礼、耿德官三等奖:刘永治、郭鸿有、叶承兵、余乐家、唐秋生、张茂华、袁捷、冀东风、钟山、吴本法、王久辉、赵义荣、廖桂奇、李修燕、王爱军、吕自恩、王家齐、宋宝磊、李宏伟、张汝安优秀奖:欧正积、戴光道、韩红丽、张东成、高勇、秦建政、李洪星、谢再红、张婧怡、李海彦、刘征坤、...
任伯年的“大俗”“大雅”(组图)2020-06-08
历史地看海派书画从高原的形成到高峰的崛起,应当讲是任伯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经典的建树。为此,徐悲鸿曾说任伯年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海派书画家群体的创作效应,海派文化艺术圈的开放风气,海派书画的社会运作,这三大要素实际上涉及了一位艺术大师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市缘,与海派书画这个群体的群缘,与海派文化这个谱系的文缘。正是这三种文化的总和,塑造成就了任伯年,而任伯年也为这三种文化的发展与提升,做出历史性贡献。任伯年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走兽、虫鱼无所不能,这正是作为海派中职业画家所具有的从业能力与艺术资质。他的画法工整严谨,线描畅达劲挺、用色酣畅明艳、气息高古朴茂,亦工于人物肖像,展示了海...
美国博物馆戏剧性讲述梦一般的“中国末代王朝”(组图)2018-04-10
展览海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将尝试以具有突破性的戏剧理念去阐述这一中国末代王朝的故事,并通过艺术设计、灯光、音响以及气味让观众沉浸其间,仿佛置身悠悠的宫墙之中,开启一段如梦境般的神秘之旅……近期,一场前所未有的清代文物大展“中国末代王朝的威势与华美”(Power and Beauty in China’s Last Dynasty)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开幕。此次重金打造的展览由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柳扬博士与享誉国际的艺术家、舞台艺术大师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合作策划,从300...
当代中国画60名家精品上海鉴藏展成功举办(组图)2013-10-16
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画家杨留义在开幕式上致辞孟祥宁摄 人民美术网讯 由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汲贤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主办,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画委员会、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上海汲贤书画有限公司承办的“当代中国画60名家精品上海鉴藏展”10月13日在上海汲贤美术馆隆重开幕。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上海汲贤分院也于同日揭牌成立。 文化部原副部长潘震宙,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乔申乾、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
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先交游后创作(组图)2017-10-13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 (局部)纸本墨笔 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渊源有自杭州画坛素有南宋院画与浙派遗风,蓝瑛资质聪慧,从小喜爱绘事,得民间画师指点,训练有素,善山水,又擅人物、花鸟。蓝瑛成长的年代,杭州画坛原占有统治地位的南宋院体与浙派已经趋于没落,而曾经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也逐渐被松江地区的文人画风所取代。青年蓝瑛怀抱学习文人画理想情怀,离开家乡钱塘前往文人画中心松江一带游学,相继得到孙克弘(约1533—1611)、董其昌(1555—1636)、陈继儒(1558—1639)等名公硕儒的赏识与提携,跟随他们学习新兴的文人画理论和技法,在以后不断的交往中...
一代书法巨匠、国学大儒饶毓黔(组图)2016-05-17
饶毓黔,男,字育泉、一泉、一虔、余钦,号昧丁、盲翁,原名饶锡河。1945年6月5日出生,祖籍湖北省武穴县,1956年随其父饶仕彬定居贵州剑河。 自幼发奋立身、维艰维难,尝为中学教员、农业函授电教教员,以零工、授业谋生。一生孜孜不倦锐意于书法、古文字、诗词楹联歌赋、装裱篆刻等。书法以颜为根,功力深厚,广猎诸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书作床、纸为席、墨为饮,六十余载浸淫,成就斐然。篆、隶、真、行、草无所不能,五百余种书体精彩纷呈、旷古绝今,其所创饶体楷书得颜平原笔法 精髓,又取柳少师、欧阳率更体势,天真烂漫、沉...
滇缅翡翠传奇:20年造就上千个亿万富商2014-08-27
20年光阴造就上千个亿万富商,这是翡翠带给中缅边境人们的特有机遇。 个体之外,“玉回云南”也成为地方经济谋划新千亿产值的梦想起点。 传奇还在续写。 未来5至10年,翡翠市场仍存在巨大潜力。时过境迁,这条“造富”之路上的艰难险阻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愈发激烈。 中缅边境,云南小镇。在畹町提起杨自文,当地人会告诉你:“过了这道门,整条街都是他的。” 肤色偏黑,穿着一件浅蓝色衬衫。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更似公务员的人物,已是坐拥几十亿资产的边境富商。 面对记者“身家多少”的问题,杨自...
清風入懷丨余海翔書法藝術(秋季展)2022-11-02
编者按这期《书家新作》我们介绍中国书协会员,天津书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被中国书协授予“全国书法十杰”称号的余海翔先生书法作品,所发作品均为余海翔先生今年秋天所书,内容以描写秋季诗词作品不少,故名“清风入怀”,作品以行、草为主,共30多幅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在近期国内一些书法展览中展出或报刊发表过,或藏家收藏,这些作品大致展现余海翔先生近期书法创作状态与所思所想,同时刊发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导报》副总编姜寿田先生前些年撰写的《余生才调更无论 一一余海翔书法别议》评论文章,此篇文章曾发在《中国书画》杂志上,欢迎大家随姜寿田先生的文章一起品鉴余海翔先生书法。  ...
徽州“余清斋”主人究竟收藏过多少稀世之宝(组图)2018-04-04
董其昌题写的“余清斋“匾额他是明代书画鉴藏大家,一生收藏的书画精品不胜枚举。进入清代,清内廷所藏书画中的佳作,有一半曾是他的旧藏,乾隆皇帝珍藏于“三希堂”的三件稀世之宝都钤有他的鉴藏印识。他积多年之收藏,为后世打造了一部享有盛誉的法书名帖——《余清斋》,他也因这部传世名帖而青史留名。“余清斋主人”何许人也?这位博学多识、眼力非凡又财力雄厚的余清斋主人,就是歙县西溪南人(今属黄山市徽州区)吴廷。在明代,西溪南的吴氏宗族可谓首屈一指的徽州收藏望族,其宗族中收藏者之众、书画藏品之精湛丰富,在当时无与比肩。据明清之际的古董商吴其贞在《书画记》中记载,他1639年曾到西溪南借观吴氏收藏,他如走马观花地一...
以情感疾风,尽与天地往来 一一 杨先绘画艺术之我见(组图)2022-07-18
杨先作品杨先水墨作品的视觉张力,是远离庸常不合绳墨的。其笔墨纵横捭阖,其章法的险峻奇绝,其韵致的跌宕起落,较之严整的传承有序的学院模式,是迥异和判若两然的。最为凸显的,其实还是情感迸发渠道的差异,以及文化内核的变异,乃至技巧的离经叛道。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杨先作品严格地说,杨先从未进入过高等美术学府,而其艺术渐次升华以及精神的涅槃,则是峰回路转和波浪式的,是且行且歌。步履的沉稳间或战战兢兢,难说杨先的传承多么系统,更谈不上连贯。细究起来,杨先艺术肌体的魁梧,所吞咽的养分有牛奶,亦有窝头和高粱米,而非纯正“食谱”。其艺术品质的提升,亦总是根据其自行设定的特殊的审美考量...
伦敦北京奥运开幕式比较 如油画比山水画(图)2012-08-01
对于伦敦奥运开幕式,人们总不可避免将其与北京相比,博伊尔自然也要不断和张艺谋相提并论。张艺谋一直都是视觉大师,所以北京奥运会展现的是恢弘大气,震撼人心,博伊尔显然更加细腻,电视画面里更多的是特写的镜头、人物的脸庞,试图感动人心。每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自然都要相比。伦敦对北京,可以说是一场东西方大比拼。 奥运开幕式伦敦对北京的东西方大比拼各有特色 伦敦重个体情绪表达 南华早报KINWA:四年前我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如今又在现场见证了伦敦奥运会圣火点燃,纵观这两场大SHOW,其实可比性不强,前者场面宏大效果震撼,后者则走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格。从个人喜好来看,我更倾向...
杨继锋油画展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开幕(组图)2013-12-23
参加杨继峰展览开幕式的嘉宾 由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主办,北京新时代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逆向•涂画——杨继锋油画作品展》于2013年12月21日下午三点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本次展览共展出了油画家杨继锋精心创作的50余幅作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多年来从事绘画的艺术成就,他的创作题材也相当丰富。在他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草原的壮美,还可以感知水乡的柔情,花的绽放之美也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29日。 杨继锋,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ldquo...
在英国流行了200余年的“蓝柳”到底是啥?(图)2021-12-27
布斯公司19世纪中叶生产的改良柳树图案青花茶壶英国艺术史家休·昂纳在《中国风》的序言中提到,在他小的时候就对中国是什么样有了清晰的概念:“我们每天用来进餐的带有白底蓝色柳树图案的瓷盘生动地呈现了中国的景色。不久我还知道关于一对恋人的故事,他们被一位怒气冲冲的父亲追赶到一座玉带桥上时,化作了两只鸟在云中飞翔,它们就画在盘子的顶部。”这种柳树图案,正是18世纪中后期出现在英国并流行了200余年的“青柳瓷盘纹样”,又名“蓝柳”或“柳亭纹”。这一图案被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瓷器,从大型餐盘到茶杯、茶罐都有。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图像是英国制瓷商在“中国风”的影响下,挪用中国乾隆中后期外销青花瓷上山水楼阁...
杨玉良:笔底现真性 翰墨写人生(组图)2014-08-14
杨玉良 文人画能长兴于世,绝非偶然。首先,文人画者当为文人所做。其次,作品必蕴含文人气息,笔墨间能直抒胸臆,有所寄托,令观者与之产生心灵共鸣者方为上品。如若胸无点墨,临人摹古所得作品,虽多有形同之态,若得文人作品之深邃妙处,亦是痴人说梦。正所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矣! 日前,有好友来电,嘱为画家杨玉良草拟感想之短文。好友之托,怠慢不得。憾搜尽网络亦不见其真容,资料寥寥矣。好在有友人所发杨先生作品资料,也只好从中找寻切入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