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柳子谷  为您找到8个结果

 

  • 谷风墨韵——柳氏画派传人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开幕2024-03-21

    3月18日,由日中水墨协会、怀玉出版社主办的《谷风墨韵——柳氏画派传人作品展》于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作品展共展出中国画巨匠柳子谷和著名画家柳咏絮及其家族后人和学生作品共50余幅,当天,中日有关团体代表和水墨爱好者等1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国画大师柳子谷擅长兰竹,精于花鸟,山水人物俱佳,诗、书、画三绝,解放前曾誉满中国。柳子谷的作品在传统的文人画笔墨精神中不仅注入了写实要素,更表现了时代风貌。1986年柳子谷去世后,作品被重新认识并获得高度评价。著名画家柳咏絮系柳子谷长女,自幼追随父亲习画,作品不仅继承父亲遗风,更有创新和突破。柳咏絮之子满柏亦是旅日画家,为日本林光寺绘有百余幅天井画。...

  • 近年齐鲁画派市场发展分析2012-11-2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盛世收藏”再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目光。2008年下半年随着中国嘉德、保利拍卖和西泠拍卖等众多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槌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4年多的蛰伏后硝烟再起,也使得众多“画派”成为热炒的话题。“画派”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地缘标志,是一个地区艺术成就的标志。 齐鲁大地文化传承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璨然。依托于齐鲁文化的滋养,山东艺坛艺术风格鲜明,画风雄浑、淳朴。自古至今,齐鲁画坛名家辈出,晋代“书圣”王羲之(今山东临沂);青绿山水画派鼻祖隋代展子虔(山东阳信人)...

  • “盗天庐内”一奇才——记近代文学家、楹联家、诗人、乡贤刘之屏...2024-05-31

    写了郑之屏,刘之屏是非写不可的。连温州人都晓得“乐清才子两之屏,一姓刘来一姓郑。”当时他俩就誉满鹿城、名闻东瓯。(一)刘之屏(1856一1923),名恢,谱名本徵,号久安,自号梅花太瘦生,别署复初老人,清廪贡生。曾任缙云县民政局局长。出生在柳市湖头前窑村,43岁时迁徙到乐成坝头村,并在坝头购得一庐,署其名曰“盗天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蟾河堡施咏西东渡日本留学。其生活在清未民初新旧交替的年代里,为此刘之屏撰有一自嘲谐趣联,流传甚广,赞声不绝:迁得不东不西地;号称半新半旧人。读此联不禁让人想起绍兴“青藤书屋”中一副对联,由明代“旷世奇才”、大书画家徐渭自题联:“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

  •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图)2012-02-13

  • 年画:中华民族落在纸上的年味(组图)2013-02-18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艺术。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是节日文化风俗的典型体现。     民间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避邪的愿望。  

  • 张书旗花鸟画对当代中国画创新的启示2012-06-08

    张书旂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花鸟画家。抗战前夕曾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其创作方法和艺术精神对近现代花鸟画的影响巨大,在20世纪中前期张书旂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为“金陵三杰”。张书旂的作品曾先后在法国、德国、苏联及比利时等地展出,为众多国家博物馆收藏,被视作东方瑰宝。尤其是他的旷世巨作《百鸽图》被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份厚礼赠送给美国政府,并长期悬挂在白宫,被誉为“把中国画带到美国的第一人”。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张书旂的名字对于今天的中国美术界却很陌生。学术界对其艺术的相关研究也非常薄弱,其艺术未能被提到应有的高度。 当前,正值我国倡导...

  • 中国嘉德2012春拍成交20.6亿2012-05-16

    5月15日,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钟表珠宝翡翠部分收槌,共成交20.6亿元人民币。邮品钱币铜镜部分的拍卖将于16日举槌拍卖至21日,地点为北京国际饭店。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王雁南女士表示“这次春拍整体上来看,现场气氛很好,各个门类都有可喜的表现,不少拍品大大超出估价而成交,这说明我们为准备此次春拍而所作出的调整和努力是成功的,对此我也感到很欣慰。特别要提到的是,这次春拍我们推出了新的登记注册方式,以更好地保障拍卖参与各方的利益,这也得到了各界的鼓励和支持,丝毫没有影响来宾参与竞拍的热情。由此可见,艺术品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的山水画的历史线索研究2012-01-05

    面对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的山水画,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传统理论史和实践史,这就有了这篇论文中相关的再现的山水与表现的山水,山水的书法性与平面化的论述。即当“意派”论把“意”这一历史性概念严重空泛化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将“意”返回到它的复杂的语境中,重新讨论它的理论渊源及其在中国传统绘画再现论之间的特有关系,及其在某一作品中再现与非再现纠缠在一起的个案倾向。 一、人物画:“传神”与“六法” “逸格”与“神格”之争,也即&ldqu...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