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汤余铭  

 

  • 2600年前的“晋公盘”:从被盗流失到追缴回家(组图)2019-02-01

    一件被盗流失海外的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重器,国家一级文物“晋公盘”近日回到中国,出现在山西博物院的展览中。与其一同被追回的还有多件属于一级文物的青铜器。值得一提的是,与此次追回的“晋公盘”非常相似的另一件“子仲姜盘”,均出自山西,都曾流失海外,后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前者时隔20多年回归故土山西。1月26日,山西省公安厅发布消息称,几年前被盗墓犯罪集团盗掘贩卖流失的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重器,国家一级文物“晋公盘”,经公安机关侦查和多方追缉,日前终于从海外成功追回。当天下午,这件重器出现在山西博物院的“守护文明 利在千秋——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上。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重器,...

  • 篆刻家韩天衡说藏砚 方方都有典故(组图)2017-04-20

    篆刻家韩天衡所藏砚台几乎方方都有典故,从高古玉砚、玻璃种翠砚、清初大画家墨井道人吴历款澄砚,康熙名士朱彝尊款澄砚,乾隆才子袁枚款端砚,清末藏砚大家沈石友藏吴昌硕铭砚……他总结自己作为一名爱砚者,收集砚石大致从三方面考虑。其一是溯源,从砚史的角度去搜求;其二是求其品类。其三是讲求文化内涵。知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因书画金石创作而与砚田结下了终生姻缘。他家有一块“大西洞”巨砚,长120厘米,宽68厘米,厚12厘米,五六百斤重……这么大体量的端砚,就是到端石产地广东肇庆古往今来也不一定觅得到第二块。大约九年前,韩天衡于日本访得这块巨砚,费尽周折前后花费五个多月方从日本海运到上海家中。这块“大西洞”巨砚犹...

  • 杨林川油画展在徐州美术馆举办2015-05-21

    主题为《一朵莲花》的杨林川教授油画展近日在徐州美术馆举办。杨林川是中国艺术届知名度颇高的油画家,他特立独行的处事作风和特色鲜明的画风经常引起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他曾因为亲自代替男模特给学生上课,被称为“裸模院长”,他曾因为写提案呼吁炒房有罪被称为“法盲委员”,他曾因为举办人体油画展被称为”情色画家”,同样是他,三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资助了三百多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被称为“杨爷爷”。杨林川的油画作品,和其行事作风一样“另类”,每次展出,都会引起社会各界极大争议。“艺术家是生活和时代的记录者,艺术作品冲出禁区是应该的。若干年后,大家肯定会接受我的作品、认可我的作品,至于现在你们说什么,坦白地说,...

  • 清晚期白釉锦灰堆纹长颈瓶鉴赏(图)2018-11-29

    图1图2中国陶瓷工艺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装饰纹样丰富多彩,特别是明清时期,瓷器纹饰更是五花八门。“锦灰堆”又名“八破图”,就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纹饰,本文来介绍一件清代晚期的白釉刻瓷描金“锦灰堆”纹长颈瓶。这件白釉长颈瓶(图1),高20.8、口径5.4、底径6.5厘米,敞口,细长颈,球形鼓腹,圈足。瓶颈部刻腊梅一株,枝上梅花有的尚含苞,有的已绽放。长颈瓶的腹部刻“八破图”,从右至左分别为:古币一枚,刻篆书“货布”二字;瓦当一件,上刻“千秋万岁”;古砖一块,上刻“永康元年正月吉造”;残瓦当半块,刻“延年”二字;带钩一件,上刻“长寿”二字;铜钱两枚,分别刻“半两”和“货泉”;瓦当一件,刻“上林”...

  • 济南发掘古墓葬 出土汉砖多达10余种(图)2021-11-05

    济南29座古墓显真容,出土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样的花纹砖、画像砖。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供图据济南市考古研究院11月2日消息,由该院主持发掘的一处古代墓地近期顺利完工,共发掘29座东汉晚期、金元时期和清代墓葬,出土文物90余件(组)。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样的花纹砖、画像砖,为同时期山东地区少见。据此次考古发掘执行领队曹帅介绍,这次考古发掘是为了配合济南市莱芜区嬴城土地出让项目而进行,发掘时间自2021年8月中旬至10月下旬,历时2个多月。出土的90余件(组)完整及可复原器物,主要有陶壶、陶罐、瓷罐、瓷碗、瓷碟、铜钱等。“令我们最为惊喜的是,出土了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

  • 故宫公布可移动文物数据2016-03-01

    本报北京2月29日电(记者王珏)故宫博物院29日公布该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成果。截至2015年年底,故宫博物院已先后上报6批普查数据,涉及陶瓷、文献、法书、绘画、织绣、工艺、铭刻、珍宝、古建藏品等诸多门类,共计文物170余万件、文物影像47万余张。同时,故宫博物院结合工作和藏品实际情况,在第五次藏品清理的基础上,按照全国普查工作的时间节点,制定了2014—2016年度的“三年藏品清理计划”,并为此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该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拟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以“边清理边采集边研究”的工作模式对故宫博物院部分藏品进行深入清理,开展登记著录、影像采集等,主要涉及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瓷片及...

  • 考古确定陕西刘家洼遗址为春秋时芮国后期都城遗址(组图)2019-01-03

    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北,分布于洛河支流长宁河上游的鲁家河两岸。2016年底发现有墓葬被盗,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文博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7年2月开始对遗址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2017年4月份,考古队采取“探方式”的发掘方法对墓地进行全面揭露发掘。完成了19座中小型墓的清理。其中4座遭到盗扰,15座保存完好。连续两年对该遗址全面系统的调查、勘探与发掘,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认定该地为芮国后期的又一处都邑遗址。在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考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与认识,对推动关中东部周代考古乃至周代历史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悉,这是目前...

  • 上海荣宝斋冬拍:重点挖掘拍品趣味(组图)2018-01-25

    1月21日左右,荣宝斋(上海)举办了“丁酉年冬季艺术品拍卖会”。公司老总、资深业内专家王倚山在预展现场对笔者表示,当前的市场,对中小拍卖公司尤其是南方的拍卖公司来说是严峻的考验,能够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因此,他们努力发掘拍品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买家。齐白石:三人行必有我师,52万元落槌王总的策略首先体现在《相见难·别亦难——中国篆刻五百年名家闲文印集珍》专场的设置上。专场精选了二百余方印章,均为明清以来篆刻名家闲文印。王总表示,近年来拍场刮起印章热,但局限于姓名章,此专场则专攻闲文印,印上所刻的虽然被圈内称为“闲文”,其实是那些文人特别喜欢的座右铭,或者是人生感叹,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_...

  • 3000年前历史风云: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图)2016-08-26

      春秋晚期晋国的官方文书——侯马盟书、“金缕玉衣”的前身——缀玉覆面……今天下午4点,《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将在河北博物院揭幕,98件(组)文物向观众展示晋国的历史风云。该展览将在省博展至10月1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双鸾鸟纹小铜车 张海强摄[背景]展现一段3000年前的历史风云山西的简称“晋”,就源于周代诸侯国——晋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将“唐”地封给了弟弟叔虞。叔虞过世后他的儿子燮父将“唐”改名为“晋”,始建晋国。其后历代晋国国君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历经“文侯勤王”、“曲沃代翼”、“献公拓疆”、“文公称霸”,“迁都新田”,“悼公复霸”,成就百年霸业。直至春秋晚期,“三家...

  • 保利山东第三届拍卖会6200万圆满收槌(组图)2016-10-19

    保利山东第三届艺术品拍卖会10月14日在山东青岛海尔洲际酒店以6248万元圆满收槌。书画专场以5100万元领衔拍场,余闲、茅台酒及珠宝斩获1137万元。“经典—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共上拍268件拍品,成交173件,成交比率64.55%,成交额3984.29万元。拍前备受关注的吴昌硕《富贵神仙寿石图》以460万元摘得全场桂冠;陆俨少《青城山色》拍得195.5万元;王雪涛《鸣春报喜》以195.5万元成交;李可染《牧童牛背画中行》189.75万元成交。南洋藏珍专题,陆俨少《远眺五老峰》以46万元领衔;启功书画专题,《竹石图》、《琴思楼》分别拍得52.9万元、25.3万元;近现代书法专题,康有为《行书...

  •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图)2019-05-17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于当地时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他的建筑遍及世界各地,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和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等。晚年贝聿铭贝聿铭于1917年出生于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在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他17岁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他父亲本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但贝聿铭当时却因为一部名为《大学幽默》的电影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最终选择了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并在27岁时在哈佛...

  • 在苏博看清代藏家的传家与精神(组图)2017-12-19

    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2017年12月16日,苏州博物馆“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之二“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开幕。这也是继“吴门四家”和“顾氏过云楼收藏展”后推出的又一大展。此次展览将分前后两期,汇集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以及加拿大、美国相关文博机构的吴大澂、吴湖帆祖孙所藏青铜器、玉器、书画、古籍、碑帖、文房精品130件文物。策展人李军表示,展览前期展品侧重吴大澂、吴湖帆祖孙递藏关系,而后期换展作品将侧重吴湖帆、潘静淑的夫妻唱和。二楼2个展厅的作品几乎将全部更换。从愙斋到梅景书屋的传承和变化、追寻以吴氏为代表的苏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自古以来,苏州便是文脉...

  • 叶嘉莹王蒙欧阳中石等作品亮相首届中华诗书画展2014-08-08

    新华网北京8月7日专电(记者顾瑞珍)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文史翰墨——首届中华诗书画展”7日至1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品包括手稿、书法、国画等420余件,其中不乏冯其庸、叶嘉莹、傅熹年、王蒙、欧阳中石、沈鹏、韩美林等大家的作品。 据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介绍,展览邀请了300余位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少数有影响的馆外学者参展,年龄从47岁到97岁,分为“大家墨迹”“名家精品”“馆员风采”“才俊佳品”四个板块。 ...

  • 孟云飞:正书之祖钟繇的书法人生(组图)2018-08-15

    封建王朝的帝王非祖即宗,地位显赫不容小觑;在书坛上,也有一位被封为“祖”的,正书之祖——锺繇。锺繇(公元151-230年),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是第一位以楷书著名于世的书法家。锺氏“为郡著姓,世善刑律。钟繇曾祖锺皓学问渊博,性情温和,教授的学生达到千人以上,并且为官“郡功曹”。父亲锺迪并无做官。钟繇是一个孤儿,在族父锺瑜的资助下,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汉末举孝廉,为黄门侍郎,累迁侍中、尚书仆谢、封东亭侯。魏初为廷尉,进封嵩高乡侯,迁太尉,转平阳公侯。魏明帝时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锺太傅”。他曾经为曹魏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作出过显著的贡献,深受曹操赏识。在魏国建国之后,他更是受到魏文...

  • 陈介祺书法作品欣赏2013-04-07

        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匋父。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艺,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其收藏中包括大量重要文物。收藏的汉代纪年铜镜、淮阳玉玺等大批古代玺印,都是同类文物中的精品。他一生精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其《簠斋金石文考释》一书对较重要的青铜器均进行了精审的考据和释读。在《陈簠斋写东武刘氏款识》一书中,他指出遂启諆鼎铭文中仅有9字是原鼎铭文,其余为后人伪刻,均为确凿之论。著...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