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晚清碑学五大家(组图)2017-05-16
书法自清末以来的发展,可谓名家辈出,豪杰竞起,俨然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大高峰。究其原委,一曰“变”,二曰“通”。所谓“变”者,即有时势之变,亦有碑帖之变,二者由二而一。清末以来,国家积弱,民生凋敝,实为“两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当时的学者,或求于邃古之文史,或吸收外来之思潮,力求开辟出一个全新的格局。而所谓“通”,则需归功于民国以来政治和思想上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不同的审美可以共同存在,新与旧、中与洋或则取长补短,或则相争不让,所以艺术园地里便有一种百花齐发的生态。晚清碑学五家:沈曾植、吴昌硕、康有为、赵之谦、何绍基在书法方面,作为官方正统审美的帖学一路,从乾嘉以来已经为许多金石学者所诟病,到了清末...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亚洲佛教雕塑(组图)2021-01-13
亚洲有三大流派佛教造像艺术。藏语系佛像——苯教与外来元素的完美融合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以前,藏民族信奉原始的苯教。在公元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佛教从印、汉两地传入西藏地区,成为藏传佛教的形成时期。公元10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500年间,佛教再次从印度传入,促成了藏传佛教的大繁荣。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和仪式,在造像上更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苯教神像的遗风在藏地佛像的脸上留下了根深蒂固的表情。汉语系佛像——外来艺术的彻底汉化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日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与藏语系佛像的千佛一面不同,汉语系佛像一个重...
旁罗博搜的清代状元毕沅(组图)2018-11-19
毕沅中国古代以科举取仕,天下读书人都怀揣着一个“学成文武艺,贩于帝王家”的梦想,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要是能考上头名状元,那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了。然而多数状元早已被历史的烟尘湮没,只有几位成就卓著者,还被后人念叨,清代状元毕沅,就是其中之一。毕沅(1730—1797),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累官至河南、山东、陕西巡抚,湖广总督。毕沅的隆盛声名,并不仅仅得于他状元头衔、作过封疆大吏的高官。他还是清代学者、史学家、文学家、收藏家。他编纂的《续...
逸真画院国画作品展在北京杏坛美术馆开幕(组图)2015-06-01
参展画家与嘉宾合影留念2015年3月30日,由北京杏坛美术馆、北京逸真画院主办,星光书画院、珏澜画廊、雁山艺馆协办的“逸兴真扬一一北京逸真画院国画作品展”在北京杏坛美术馆开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院长陈平、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范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进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姚鸣京、北京画院副院长袁武、炎黄艺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崔晓东、福建画院院长林容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方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丘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等嘉...
时代风格鲜明的宋代书法(组图)2017-12-18
宋代,是中国文化璀璨斑斓的朝代,涌现了一大批书画诗词名家。宋书法尚意,系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魏晋和隋唐书风向元明清过渡的转折阶段,其时代风格是很鲜明的。这种风格的形成,既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又是书法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书法·馆藏精品1,沈辽行书 《动止帖》/上海博物馆藏沈辽,字叙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遘弟。初以兄任监寿州酒税,迁监内藏库。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曾为人书裙带,...
(图)163面珍贵古代铜镜昆明展出2011-07-20
珍贵古代铜镜昆明展出 (记者刘冉阳)19日《镜花水月--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铜镜特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163面精美的铜镜吸引众多市民的目光。 本次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合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1000余面,本展览精选其中的珍品163面,上起战国,下至元明。展品时代序列完整,种类齐全,其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展览从使用功能、铸造技艺、造型、纹饰、铭文、时代特色与铜镜文化等方面,较为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 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介绍,《史记》中“庄蹻开滇”的记载,仅在江川李家...
国展美术中心2014典藏•书法、花鸟画作品联展收官在即(组图...2014-10-27
由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倾力打造的“典藏系列”第三展——“国展美术中心2014典藏•书法、花鸟画作品联展”(以下简称典藏·书法、花鸟画展)即将在下月初落下帷幕。在这场为期两周的艺术饕餮盛宴上,来自中国国家画院的40位顶级艺术家带来了300余幅书法及花鸟画精品,令京城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大饱眼福。 “典藏•书法、花鸟展厅一角 作为2014年国内书画界的一大盛事...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专委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活动在卢沟桥...2015-05-07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于江先生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刘红军中将出席活动5月4上午10时许,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北京和九飞跃青少年俱乐部、燕京书画社、鉴石杂志社主 办;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鉴石杂志社承办,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协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活动在丰台区卢沟桥举行。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燕京书画社石占成社长致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于江先生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刘红军中将出席了此次活动,并为北京东城区和平里...
六大展览、百件文物、百款文创、百场活动!山西博物院邀你过大年...2024-02-06
祥龙献瑞,开门见喜。2月1日,甲辰龙年春节到来之际,山西博物院六大展览迎春、百件文物登场、百款文创上新、百场活动推出,邀请省内外观众在博物馆里热热闹闹过大年。六大展览迎春,百件文物登场山西博物院此次开展的六大展览各有特点、精彩纷呈,共汇聚文物珍品380余件组。1月30日,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书画厅开展的“翰墨丹青——山西博物院书画精品展”,作为开年首秀,以“书画同源”为主题,汇聚元、明、清以来传世佳作60余件,笔走龙蛇,展现中国书画艺术之韵律与魅力,其中一级文物占比25%。书画精品展汇聚元、明、清以来传世佳作60余件2月1日,“瞬凝的永动——山西博物院藏动物标本展”在会展中心二层开幕,此次动物...
怒揭娱乐圈女版陈世美 为富贵抛弃旧爱(组图)2012-12-20
30余幅西方大师绘画在京首展2013-01-29
本报讯(记者陈涛)昨起,名为“与大师同行”的展览在位于朝阳区嘉铭中心的“元·空间”展出,展览共带来30余幅西方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它们涵盖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欧洲艺术风格。其中,巴尔蒂斯、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和乔凡尼·阿尔伯蒂等大师作品是首次来到中国。 展览以“墙面”作为主体进行展示,共分为六面墙,没有特意按照艺术史的脉络来呈现,主要是以视觉呈现为主。为展现作品的细节魅力,现场还特意增加了价值昂贵的专业灯具。在中国美学中...
中学教师收藏石碾创世界纪录(组图)2013-02-28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徐平(组图)2019-06-05
徐平,浙江省金华市人,生于一九六三年十月。自幼慕丹青,崇尚自由,游遍名山大川,"神与物游"自娱自乐于自然境界之中,十余岁受张华鑫先生笔墨指导,绘画三十余年,一路风尘转益多师。从未间断对艺术之追求,从传统绘画中学习继承,在自然意境中领悟"珠壁成绘"以形求神之理,感生而畫,情動而作,兼容并色獨創墨破水散筆技法,筆墨随意,无法之法,自由创作。1986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受孔仲起、卓鹤君老师的傳授。1987年浙江教育学院美术教师进修班结业。1999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87年荣获首届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中国国家画院创研组成员文化部国家一级美术师...
乾隆帝旧藏西周作宝彝簋递藏史(图)2018-09-06
作宝彝簋作宝彝簋铭文作宝彝簋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武英殿刊本《西清古鉴》,卷14、页7中的著录作宝彝簋在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卷7、页11中的著录一件青铜器,制作于西周,经历过帝王收藏,也曾为大藏家所喜,最后辗转大洋彼岸,它就是作宝彝簋。观其历史,作宝彝簋曾被乾隆皇帝、吴大澂、卢芹斋、仇焱之、埃斯卡纳齐、赵不波等传奇藏家递藏,注定了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平凡。作宝彝簋曾藏内府天家,著录于乾隆皇帝青铜收藏的首部图录《西清古鉴》之中。“西清”者,西厢清净处也,在清代特指乾清宫内的南书房。从康熙朝起,皇帝择翰林官员才品兼优者入值南书房,作为皇帝的文学侍从。清宫浩如烟海的收藏也正是由入值南书房的群臣们...
“大雅斋”瓷器:你知道多少(组图)2018-08-28
在历代诸多的陶瓷作品中,有的以烧瓷技术著称,有的以创作题材闻名,还有的作品是以其使用者的居住地或其所要企盼的吉祥寓意命名,令人为之称道。清晚时期烧造的大雅斋粉瓷系列瓷器,便是其中一例。大雅斋的瓷器上的“天地一家亲”和“大雅斋”落款名称,都与一个特殊的人物有关,那就是清末同光年间独揽朝政大权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从清代诗文及诗注可知,“大雅斋”是慈禧自署的斋号,是她写字作画的地方。而“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慈禧太后进宫初期即居于此。此处也是她与咸丰皇帝邂逅,承欢侍宴,留下许多美好的人生回忆的地方。咸丰五年,皇帝御书“大雅斋”,制成匾额两块,赐给慈禧。慈禧对这两块匾额很是珍惜,小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