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七旬老人花费半世纪收藏雷锋藏品两千余件(组图)2015-03-06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广西柳州年过七旬的郑廷汉展出自己52年来收藏的雷锋主题系列藏品2000余件,借此以向市民宣传雷锋精神。 黄威铭 摄 中新网柳州3月5日电 (黄威铭)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广西柳州年过七旬的郑廷汉展出自己52年来收藏的雷锋主题系列藏品2000余件,借此以向市民宣传雷锋精神。 “雷锋是我心中最大的榜样,对我的人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出生于1941年2月份郑廷汉,仅比雷锋小两个月。因为深受雷锋事迹的感动,郑廷汉从1963年开始,通过购买、朋友赠送等方式收集了近万件红色藏品,其中雷锋主题的藏品就有两千余件。 郑廷汉回忆,1963年时,他还是一名军人,那时候...
容庚毕一生之力收藏的青铜器大规模亮相(组图)2020-01-22
近代金石学、古文字学大家容庚先生毕一生之力,收藏了许多青铜器,并于上世纪捐献给国家约150余件(现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其中广州博物馆约有90余件珍贵的商周青铜器,几乎从未公开展出。澎湃新闻获悉,近日对外展出的“字字珠玑——广州博物馆藏有铭铜器展”中,有40件广州博物馆藏的商周青铜器就是当年容庚先生捐赠的私人收藏,这也是容庚先生旧藏青铜器的首次大规模展示。容庚先生(1894-1983)展出的青铜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据广州博物馆公布的资料,现存世界各地的商周时期有铭铜器,包括礼器、车马器、兵器、乐器等,数量约为一万多件。此次展览展出的广州博物馆藏商周时期青铜器珍品,大部分都...
先秦重器——秦公钟(图)2015-12-18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青铜礼器和乐器称为钟鼎彝器,彝的意思是常,以钟鼎为代表的宗庙常器,也就是青铜礼器。钟属于打击乐器,其形式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铃。按其形状不同,可以分为钟、镈两种。桥形口者为钟,平口者叫镈。钟和镈上往往有铭文,这些铭文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就是一整篇文章,有的是一整篇文章分铸在两件或多件器物上。钟产生于西周,单独悬挂的钟称为特钟,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的称为编钟。编钟在祭祀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人们感受到祭祀时那种神圣、庄严、肃穆的气氛。1978年陕西省宝鸡县太公庙村一春秋窖藏出土秦公钟5件,是已发现春秋秦国铜器中最重要的一批。被确定为国宝,现收藏陈列在宝鸡...
保利秋拍28.7亿元收槌 现当代艺术流拍多2013-12-19
艺术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 现当代艺术大面积流拍2013-12-11
北京保利秋拍12月6日落幕,60余个专场总成交额28.7亿元。从拍卖成绩来看,古代书画整体稳中有升,近现代书画中黄胄作品振奋了市场,现当代艺术市场还在盘整,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古董珍玩还处在深度的调整之中。纵观2013保利秋拍,市场表现虽有亮点,也难掩整个艺术市场还是处于调整阶段的现状。 □古代书画 整体表现稳中有升 古代书画争夺激烈,夜场成交3.6亿元。最大的欣喜,当数来自于两幅宋代画...
保利秋拍28.7亿元收槌 现当代艺术大面积流拍2013-12-12
北京保利秋拍12月6日落幕,60余个专场总成交额28.7亿元。从拍卖成绩来看,古代书画整体稳中有升,近现代书画中黄胄作品振奋了市场,现当代艺术市场还在盘整,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古董珍玩还处在深度的调整之中。纵观2013保利秋拍,市场表现虽有亮点,也难掩整个艺术市场还是处于调整阶段的现状。 京华时报记者汤志园 古代书画 整体表现稳中有升 古代书画争夺激烈,夜场成交3.6亿元。最大的欣喜,当数来自于两幅宋代画作《松崖观瀑图》和《高士携鹤图》。这两件作品都是“马远”款而非“臣马远”款,是马远在南宋画院供职之余的精品之作。两件流传有序的佳作成交额...
大展让全国对广东美术刮目相看(图)2017-09-07
5日闭幕当天,市民观展的热情依然不减。南方日报记者 罗斌豪 摄9月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联合主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州站圆满落下帷幕。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广东美术馆创下了观展人数的历史新高,共吸引超过11万人次参观,最高单日观展人数约有8000人次。承载广东文艺百年辉煌,开创岭南文化新高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广东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为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而举办的一项活动。两个月来,大展...
老人“米粒”大象牙上雕“陋室铭” 让人叹为观止(图)2013-05-09
《陋室铭》刻在米粒大的象牙粒上。 米粒大小的一块象牙粒上竟然能够雕刻100多字,并且在反面还刻了一幅山水画,这种堪称“鬼斧神工”的微雕作品,竟然是一位八旬老人在73岁高龄时一气呵成的。这位老人就是南海籍微刻大师区越山。 区越山老人展示《陋室铭》作品。 区越山13岁起就进入象牙行当学徒,至今从事雕刻工作60余年,他对花鸟鱼虫、人物山水、亭台楼阁以及书法类雕刻技法游刃有余,尤以微刻见长。区越山在仅有7毫米长的一块小象牙粒上清晰地雕出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文言小品《陋室铭》全文,技术之精细让人叹为观止。 记者顾展旭 摄影报道
400余面中国历代铜镜在清华大学展出(组图)2021-05-06
近日,“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校庆系列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历代铜镜精品,为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再添亮丽风景。展览分“远见天心”“钦若玄象”“朗兮万方”“明镜喻道”“皆悉照见”五个单元。作为展览亮点,有5面带有“中国”铭文的汉代铜镜同时展出。这5面“游中国”“中国安”“中国宁”“中国安宁”“中国强”铭文汉镜,体现古人对中国强盛、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铜镜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生活的实用器具,多样的形式、纹样和铭文等元素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是体现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科技和民俗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中国”一词,目前最早...
201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2013-12-10
北京 马 云(美术创作)、乐祥海(美术创作)、钟 声(美术创作)、白冰洋(美术创作)、于 航(美术创作)、李培真(美术创作)、吴雪莲(美术创作)、王 晖(美术创作)、任 艺(美术创作)、祝华婧(美术创作)、刘 琦(美术创作)、夏天安(美术创作)、白 雁(美术创作)、梁智龙(美术创作)、杜 平(美术创作)、彭 斯(美...
吴湖帆与潘静淑的姻缘与书画(组图)2018-03-07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出现的丹青夫妻不在少数,元代就有赵孟頫和管道昇夫妇俩,不仅在生活上是情意绵绵的人生伴侣,在艺术上更是亦师亦友的搭档与挚友。他们的爱情故事被世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后来常常把从事丹青工作的夫妻比喻为“管赵风流”。苏州大收藏家吴湖帆和苏州大姓潘氏之女潘静淑则是近现代艺坛上出现的又一对著名的丹青伉俪。吴家和潘家都是苏州声名显赫的大户人家,吴湖帆和潘静淑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婚后两人更是意趣相投、心心相印,闲暇之余常常一起切磋画艺,鉴赏书画,时而合作绘画,时而互相题跋。对艺术的共同追求让他们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融洽。这对因艺术结缘,携手相伴的画坛伉俪,可谓管赵风...
不再过11·11 !看《前任2》备胎的完美反击战(组图)2015-11-10
6号上映的电影《前任2:备胎反击战》,用两个字描述:精彩!可以说是演员卖力、台词给力的走心之作。在一场“谁先认真谁就输了”的爱情游戏中,谁会是最后赢家呢?郭采洁演的伊泽,是一个非常“好上手”的妹子,在为余飞拍一则广告的当晚就被余飞搞定,轻轻松松滚了床单。第二日醒来,郭采洁小鸟依人地为对方准备爱心早餐时,才“恍然大悟”余飞根本没把自己当女友,活生生被炮友了。于是,故事进入重点,郭采洁开始开启美己爱己,把自己休整成女神样子展开报复行动。电影就是这样拉开了女主角“爱情自卫反击战”的序幕。(实际可以理解为:丑女大变身,备胎变正宫!) 下面小编带你走进《前任2》,让你领略一下郭采洁如何由“垃圾备...
妙趣横生,意蕴悠长 李学伟、汤洋师生作品展在北京举行2024-03-16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3月16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李学伟、汤洋师生作品展”在北京琉璃厂杏坛美术馆举行,展览由北京杏坛美术馆和北京华声天桥开明美术馆共同主办,展出李学伟及其学生汤洋的书法、国画、篆刻作品共110余件。李学伟能画,善书法、篆刻,长于书画鉴定,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书画鉴定专家,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京文检文物鉴定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品鉴赏高研班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北京华声天桥开明美术馆馆长,中传艺博文旅(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伟196...
汤小铭油画作品欣赏2016-06-28
汤小铭生于1939年,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原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现在头衔依然无数。作品多次入选各级美展,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广州美术馆等也分别收藏其作品,《永不休战》、《女委员》等画作曾印制成纪念邮票发行。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
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考古发现入选“2020十大考古新闻”(组图...2021-01-04
簋内铸有铭文12行94字,含重文2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记者30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考古发现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该墓葬群出土文物500余件(套),近50件(套)铜器带有铭文,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垣曲文物旅游局对垣曲北白鹅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共发掘两周时期墓葬9座,灰坑17个。北白鹅发现的周代墓葬皆属大中型,其中M1、M5和M6为大型墓,其余均为中型墓。此次发掘墓葬级别高、规模大,出土器物种类丰富,包括铜、玉、石、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