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秋拍中你要知道的10位中国70后艺术家(组图)2017-09-06
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正在艺术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近年来,不少70后、甚至80后艺术家正逐渐成长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角。本年度佳士得上海秋拍的拍品中,一系列来自中国70后艺术家的作品尤为惹人瞩目。和上一代中国艺术家相比,70后一代正好遇上中国国门开放和物质丰富的年代,并在网络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中成长。他们出国交流的机会多、接触传统经典的机会也多。他们更注重对‘生活’本身的刻画,作品中也不再出现刻意的主题性描绘。这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对艺术充满热情,目光远大,不仅具备成熟的技法以及对各种媒材的熟稔,同样也传承中国艺术的悠久传统。以下是来自佳士得专家推荐的10位您需要知道的中国70后艺术家。王光乐王光乐...
如果避暑山庄的兴起是为了笼络少数民族,那木兰围场最初设立的目...2020-02-07
承德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清政府晚期并没有很重视这里,不过因为有了大清皇帝与各少数民族部落和各宗教首领在京东避暑山庄的欢聚融洽,而使这种天下大团结的祥瑞之气、富庶之气更辐射到北京城,进一步提升了北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正应合了前面说的北京是北向有靠、东向取财之势。如果说避暑山庄兴起的初衷是为了避暑避痘和笼络各少数民族,那么木兰围场最初的设立则偏重于习武强身。每年九月初九到木兰围场去打猎,这是满族祖先女真人留下的传统习俗。这一年又到了九月份,皇子们的师傅向康熙禀报,说:“皇子们习文练武,颇有长进,可他们没亲身经历过沙场征战,仅凭在皇宫禁院里闭门修炼,总是欠些火候。不如趁着现在秋高气爽,带皇子们去秋...
如何一口气读懂中国绘画史(组图)2018-01-19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局部东晋顾恺之之后,开始了中国美术史的人物记载,展子虔让我们看到了最早的山水画,李昭道建立了唐代青绿山水的标准图式;王维的“水墨最为上”开创此后千年的水墨文人画进程。近世西学东渐,素描的强行介入,中国画有了新的面貌,然而,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却至今仍然是一个问号。顾恺之是记载的最早中国画家宗炳是提出中国画透视第一人从汉代或者更早以前,中国绘画更多的是为墓葬和宗教服务,工匠是这个时候的美术创作的基本队伍,哪怕到了魏晋南北朝已经开始出现山水画或者花鸟画的雏形,但仍然是以社会功用为主。东晋顾恺之是个人物,他提出的“传神”论改变了中国绘画的局面,把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汉代的稚拙水...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图)2018-02-01
(原标题: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如果你经过浙江省博物馆,会发现大门口装饰的石像,正是玉琮标志,“脸”上是标志性的良渚神像——神人兽面。这件曾在地下沉睡了5000多年的玉琮王,如今,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多人觉得,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明,太遥远,跟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作为中国最早的原创设计师,良渚人设计的玉琮和图像,穿越5000多年,依然活在我们的日子里,并不过时。在杭州,路边很多花坛、桥柱,都是玉琮造型;京杭大运河杭州武林码头停靠的游船上,有大大的神像特写雕刻。而这段时间,钱江晚报作为媒体主办的“源流·良渚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专项赛”也正在进行中,面向...
刘源:《春秋》与殷墟甲骨文材料的关系2016-12-29
《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记载着商周两代的重大事件、典章制度、礼仪诗歌、社会生活,堪称华夏民族的“圣经”,汉唐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其中,《春秋》是东周时代的鲁史,也是我国保存至今的第一部史书。自战国至清代,学者一直为《春秋》及其三传《左氏》、《公羊》、《谷梁》作注疏,训诂字句,阐释义理。今天,解读、研究《春秋》仍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学术工作,要在前人成果基础上更进一步,必须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材料,特别应加强殷墟甲骨文与《春秋》的对读和互训。《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或十六年(前479年),基本是鲁太史所书的原始记录。从周...
杨氏海源阁 晚清中国北方藏书第一世家(组图)2018-09-20
杨以增像海源阁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前后经由五代人悉心收藏和保有,曾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氏的“八千卷楼”合称晚清四大藏书楼,这其中又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杨”的美称。由于瞿、陆、丁三家的藏书楼均在江南,所以海源阁实际上是晚清中国北方私人藏书界独一无二的巨擘。五代藏书杨氏藏书由兴而衰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广搜东路书源...
“顺其自然——徐爱国个展”将在合美术馆举办(组图)2016-03-24
“顺其自然——徐爱国个展”海报“谜符——王旻个展”海报3月25日,王旻、徐爱国双个展将在合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由鲁虹担任学术主持,刁炜担任王旻个展的策展人,仇海波担任徐爱国个展的策展人。展览共展出了王旻和徐爱国两位艺术家100余件绘画、装置和雕塑作品。王旻个展的主题为:谜符。他的画面给人感觉玄而又玄,似是而非,仿佛视觉谜团一般,充满了宇宙与自然的隐喻,所以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思考。作为艺术家,王旻对绘画材料很敏感,不仅善于驾驭坦培拉、大漆等特殊颜料,而且喜欢用矿物色。其画面厚重,富有体积感,讲究材料、构成、肌理与色彩的统一。具体地说,他把西方早期的坦培拉蛋彩技法与中国传统大漆结合起来,并发挥了水与...
历史上艺术造诣非凡的皇帝(组图)2017-12-21
曹髦后人曹霸的弟子韩幹《牧马图》孔子云“游于艺”。这里面包含了一层意思:“艺”是用来游赏的。当然,孔子这里所说的“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是“六艺”,不包括绘画,但绘画应该是和“六艺”功能相近的,即可以游赏,可以游憩,可以陶冶情操。游赏而用“艺”,这是需要“钱”和“闲”的。所以,历代帝王就最有游于艺的资本。事实上,我国古代的帝王中也不乏谋略才情兼备者。魏废帝曹髦虽然古人云“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或绣,皆画本也”(郭思《林泉高致?序》),然而正如郑午昌先生所说,“是殆?首之前,虽有图画,究属为极幼稚之线描,即有见用于事物,无非为似文字非文字之雏形画。”黄帝,即使我们历史上真有其人,他的...
虎兆丰年 | 藏在艺术品中的“百兽之王”(组图)2022-02-07
虎一直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化身,我们向往它的气魄,敬畏它的勇武威猛,它也因此获得“百兽之王”的美誉。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不少世界各地、不同时期描绘虎的艺术品,和我们一起赏虎画,寻虎运,迎接春节的到来!1.并驾齐驱的虎与龙虎崇拜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起源之初,和国人对龙的信仰一样,数千年不衰。《易经》之乾卦将虎视为“阴”,将龙视为“阳”。汉代重五行、讲究四象,在龙与虎成为四大神兽的一部分的同时,也有了“左青龙、右白虎”、“东青龙、西白虎”的说法。西汉编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也将两者并提,写道:“虎啸而谷风生,龙举而景云属”,可见它们之间的渊源之深。虎与龙的视觉组合也有着悠久历史,代表强盛,寓意祥瑞、...
“春满玉壶冰”—刘少白书画作品展即将展出(组图)2013-04-16
刘少白作品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和谐社会和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书画艺术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展示、传播艺术家创作成就,激活书画艺术市场,青年书画家刘少白个展——“春满玉壶冰”将于2013年4月28日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3日。 “刘少白”——这个在琉璃厂泡出来的80后新锐,16岁时书画作品就在全国书法展上获奖,18岁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员,21岁便在百年名社——西泠印社获奖。27岁,刘少...
说床话榻释坐姿(组图)2015-12-18
山东汉安丘庭院百戏画像,画中贵族独坐一榻(贵族坐榻局部) 山东汉安丘庭院百戏画像,画中贵族独坐一榻译珍4P:说床话榻释坐姿原著/藤田丰八 译注/董玉库 编辑/张嘉奇上一篇文章中关于坐姿的说明,表明古代中国人不是坐在床上,就是坐在地上。可是在《说文》中,除了床之外,并没有列举其它坐卧类家具(除掉附属物几、帷、枕、筵、箦等)。可以推测,在汉代可能再没有什么坐具了。长狭而卑曰榻到了汉末,刘熙的《释名·释床帐》里,除了床字以外,还有榻字,“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说文》中没有“榻”字。《康熙字典》对“...
法律解读:捡到乌木归国家普通木头归发现者2015-07-06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刘茸)据广东媒体报道,广东惠州居民林某几个月前从东江江底打捞出一批“乌木”,准备卖出去发笔小财,却被附近村民举报给了警方。接报的惠州惠城区公安分局将木头暂扣,并送去鉴定,发现其中有的木头历史“至少上千年”,而鉴定为乌木的共计有44根。据报道,惠城区文广新局局长刘少辉对这批乌木的归属表示:“如果是乌木,就有经济价值和考古价值,肯定属于国家财产。如果经鉴定不是乌木,只是一般木头,没有什么价值,是可以归还给发现者的。”这话被解读为“值钱的归公,不值钱的归百姓”,引起网民反弹:“乌木就收走,木头就归还,你这是在歧视木头吗?”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单飞跃向记者表示,刘局长的说法并不...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在京举办(组图)2015-12-28
2015年12月26日下午3:30,“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开幕式隆重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朱青生教授担任展览策展人。这个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伊始就确定的学术研究展览,通过“一年之鉴”这一时段性学术方法系统性的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2014年的整体状况。开幕式现场,来自新华社、北京大学、文化界、学术界、艺术界和部分相关媒体的重量级嘉云集共祝展览开幕。展览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副主任滕宇宁主持。此次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言致辞。北京大...
泰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钱先广博士当选...2022-09-05
9月4日,泰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泰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召开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一次文代会精神的重要时刻。泰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主任顾修东,团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泰安市青年联合会秘书长王亚超,泰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兆元、泰山学院教授,副院长李天军,泰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潘殿敏,泰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钱先广,泰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召国,第三届副主席朱志伟、 朱荣国、 高健、 汤镇等领导同志和来自全市的企业、高校和省直机关的代表50余人次出席了本次大会。本次大会旨在号召广大会员坚定文化自信...
摄影真的能记录生活吗?一次影像试验引发的两种艺术判断2013-07-04
“摄影真的能记录生活吗?”当著名摄影家王征在近日举行的“摄影与生活——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座谈会”上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与会人员纷纷向他投以疑惑的目光:摄影不就是记录生活的吗? 但王征的发问并非毫无缘由。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活动过程中,主办方组织一批摄影志愿者走进宁夏上圈组、河南黄河滩、广东步步高电子厂等地,开创性地把相机交给没有任何影像经验的农民,让他们拍摄自己的生活,以此进行了一场名为“感动大地的故事”的影像试验。王征就是其中走进宁夏上圈组的一名志愿者。他说,从进村子的那天开始,他们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