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之于国人(组图)2021-03-02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之中推崇青色?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在《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一共有10例,分别为“青、苍、蓝、碧、翠、缥、绀、紫、绿、緅”,其中最为常见且与青色联系更为紧密的是苍、蓝、碧、翠、绿。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宋人有多爱茶(组图)2020-02-11
对于宋朝人来说,最基本的日常需求除了吃饭之外,就是饮茶了。茶,是一种上至皇帝,下到普通百姓都离不开的东西。那宋朝人究竟有多爱茶呢?我们从宋人留下的茶诗中就能窥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写过与茶相关诗词的文人,就超过了两百多位,今天能见到的就有上千首茶诗,更别提那些佚失在民间的关于茶的诗词俗语了。比如以吃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就十分爱茶,还曾作诗来夸赞茶为佳人:“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但不管在哪,他都不忘喝茶。特别是好茶,他更是极为细心的对待,一首《汲江煎茶》,道出了他对茶的感情。“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
正在消失中的中国古建筑之美(组图)2016-11-30
当中国大大小小城市都被模式化的高楼大厦占据后,城市的性格已经被“统一”得千篇一律,故乡留给新一代人的印记越来越少。中国建筑早已全盘西化,老祖宗的建城智慧与建筑艺术几乎被一代中国子孙们拆除一空、挥霍一空、山寨一空!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
1000年前的娃娃咋玩耍?从宋代婴戏图和瓷枕看古人的童年时光...2023-02-01
生活在宋朝的娃娃们都玩什么呢?自然不是集卡片、拆盲盒、打游戏,相比今天琳琅满目的玩具,那时的娃娃们玩得可能更质朴、更贴近自然。今天,就让我们从苏汉臣的画作和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数件宋代婴戏枕上,一起来寻找答案吧。宋代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局部)汴京人苏汉臣:婴戏图的翘楚生性活泼的儿童,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童稚的世界无忧无虑,是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宋代是婴戏图发展的全盛时期,丰富多样的婴戏图案,将儿童稚拙可爱之态描绘得传神之至,苏汉臣是其中翘楚。苏汉臣(1094—1172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宋代宫廷画家,历徽宗、高宗、孝宗三朝。他师从画院待诏刘宗古,所绘人...
(组图)中国美术学院86年油画之路:从林风眠到具象表现主义2014-10-14
林风眠早期油画《裸女》。 时代选择它的艺术家。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封闭守旧、积贫积弱,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等受蔡元培之邀,建立国立艺术院(即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以实践“以美育代宗教”的人文理想。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群贤云集,人才辈出。从早年的林风眠、吴大羽、方干民、倪贻德、关良,到苏派的肖峰、全山石、王德威、汪诚一,罗派的金一德、徐君萱,再到新潮美术之后的焦小健、黄永砯、王广义、张培力、耿建翌……9月21日,“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的国美之路”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生动地爬梳出有86年历史的国美油画发...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夏道胜(组图)2019-07-26
夏道胜,号:茂盛,笔名:通灵,1975年出生,重庆涪陵人,重庆渝州大学毕业,进修于四川省建干校,是建筑高级工程师,奇石收藏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领导干部书画院会员,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囯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十九大重点推荐人民艺术家!中央电视台CCTV书画栏目组特邀编委!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协会重庆分会会长;全国少儿美术高级培训师;高级书法教师,书法教授,中国国学文化传承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教育培训基地;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委员,国际书画艺术教育培训中心会员;十九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授与“当代艺坛功勋人物”,中...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夏道胜(组图)2019-07-26
夏道胜,号:茂盛,笔名:通灵,1975年出生,重庆涪陵人,重庆渝州大学毕业,进修于四川省建干校,是建筑高级工程师,奇石收藏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领导干部书画院会员,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囯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十九大重点推荐人民艺术家!中央电视台CCTV书画栏目组特邀编委!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协会重庆分会会长;全国少儿美术高级培训师;高级书法教师,书法教授,中国国学文化传承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教育培训基地;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委员,国际书画艺术教育培训中心会员;十九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授与“当代艺坛功勋人物”,中...
300亿打水漂 意大利本来要办最奢华艺术趴却凉了(组图)2020-04-13
00年前的4月6日,“文艺复兴后三杰”中的巅峰、画坛第一花美男——拉斐尔,去世了。从左往右: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短短37岁的生命中,拉斐尔勤奋工作了23年,除了英年早逝,一辈子过得顺风顺水,官场情场两开花,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天选之子&优秀青年之光”。本来,意大利为了今天,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在全球搜集拉斐尔的作品,准备在罗马举办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拉斐尔特展,很多作品据说还是拉斐尔画完以后第一次回意大利,光是保险都投了40亿欧元。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览只开了3天,就被迫关闭。按原计划,展览从2020年3月5日持续到2...
浅谈乾隆及其书画收藏(图)2012-09-03
展子虔款《游春图》上有乾隆题款 朱绍良 谈到清代乾隆皇帝的功与过,是与非,主要从军事上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十全武功”,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重要典籍《四库全书》等恢弘巨著去考量。当然,乾隆在文化上大搞“文字狱”,对外交往上晚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些功过是非我们应本着科学态度逐一解读,以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清高宗即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是清王朝第六位皇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25岁登基,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其在位六十...
佳士得香港秋拍 《木石图》领衔登场(组图)2018-09-04
佳士得欣然呈献北宋时期大文学家、中国文坛泰斗苏轼的珍稀墨宝《木石图》,此作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8月30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苏轼《木石图》新闻发布会于佳士得香港艺廊隆重举行。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佳士得亚洲艺术部主席及亚洲区副主席石俊生、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和亲临现场的广大媒体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旷世绝作首度公诸于世的难忘时刻。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从左至右: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佳士得亚洲艺术部主席及亚洲区副主席石俊生、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魏蔚女士...
“共筑和平——2024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国内巡展首站在合肥开...2024-09-26
开幕式现场9月24日,受国际奥委会和巴黎奥组委授权,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和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书法大厦协办的“共筑和平——2024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国内巡展首站在合肥市中国书法大厦盛大开幕。中宣部原副部长、原文化部党组书记蔡武,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胡珍、杨承志,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国家体育总局原一级巡视员、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曹康,世界帆船联合会主席李全海,中国文促会书记、副主席曾来德,江苏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高云,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中国文促会理事长陈耀宗,安徽...
(组图)书画里的中秋 周总理批示从香港购回《中秋帖》2014-09-09
图为(传)晋代王献之《中秋帖》 古往今来,我们与祖先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之中,这轮皎洁皓月也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书画精品。 论及与中秋有关的书画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晋代王献之(传)的草书《中秋帖》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珍品。它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一起,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意为此三帖乃希世珍宝。
这些神秘赞助人 推动了一场场艺术风潮(组图)2019-04-09
今年恰逢文艺复兴巨匠莱昂纳多·达·芬奇辞世500周年,全世界都掀起一股致敬文艺复兴的风潮。然而,人们可知晓,倘若没有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艺术赞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样一群艺术赞助人,是人类艺术史发展图景中不应被忽略的。他们,身份尊贵,热爱艺术,至为关键的是,家境殷实,贾而好儒。从中,我们可以看见皇族贵胄、宗教领袖、企业主等圈外人的身影,也可以看见顾问、担保人、代理人等职业人士周旋其中。从物质层面来说,正是在这些艺术赞助人的帮衬下,穷困潦倒的艺术家获得了必要的生活保障,得以全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从精神层面来说,艺术赞助人会将自己的喜好标准、审美倾向植入艺术家的创作中,为其...
吴昌硕交游与艺术的第一手证据(组图)2017-11-23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书画、篆刻的一代宗师,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探讨他的艺术成长经历是当今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澎湃新闻”刊发的此文通过对吴昌硕写给顾麟士的信札进行分析探究,为了解吴昌硕在生活习惯、日常交往、情绪变化、以及艺术探索和成长等各方面的细节,提供了第一手的证据,从而帮助我们补充和订正其传记与年表中的缺讹。一。引言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书画、篆刻的一代宗师,曾对海派艺术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探讨他的艺术成长经历是当今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吴昌硕的艺术分期中,他三十至六十多岁这段时间,即从1882年携眷属定居苏州到1911年移居上海这三十年,是其...
《追忆那些瞬间永恒》(连载14 完结篇)传承世代睦邻友好2024-12-09
2006年秋,我刚从外交一线退下来,时任俄罗斯总统特使的莫伊谢耶夫大使来北京出差,专门打电话约请当年在莫斯科一起工作过的老朋友到雅宝路俄罗斯餐厅聚会。2006年,莫伊谢耶夫大使宣布成立“老朋友俱乐部”。已经十多年没见面了,老大使们相互热烈拥抱,都非常激动。大家按当年惯例,轮流祝酒致词,边吃边聊,十分愉快。结束时,莫伊谢耶夫站起来,郑重倡议成立“老朋友俱乐部”,以后定期见面叙旧,大家一致表示赞同。从此,我们轮流坐庄,实行AA制,每年都要聚会几次,有时还到我们家里做客。这也是难得的人间真情!2013年6月,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安·杰尼索夫(钱益寿)刚到北京,就表示希望会见老朋友。我们俩已有30年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