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手记:艺术家手稿展将举办(组图)2014-08-26
展览名称:晏之艺Ⅳ:心迹•手记——艺术家手稿展 开幕时间:2014年9月2日20:00 展览时间:2014年9月2日至2014年10月2日 展览地点:中森会&墙艺术中心(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号环球金融中心东塔2楼) 艺术家:蔡锦、朝戈、尚扬、苏新平、石冲、谭平、王广义、夏小万、尹朝阳、朱青生、李占洋 策展人:苏晏 学术主持:朱青生 预约电话:8610-51290303-857 垂询电话:8610-59817578-7579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手稿无疑是艺术家最真实、最快速记录艺术灵感的最...
一场风雅 宋代茶道背后的收藏美学(图)2019-02-19
北宋定窑白釉盏托(右),宋建窑龟裂纹海鼠毛釉盏(藏家另配现代朱漆盏托)(左)宋金村窑青釉浮雕荷花纹盖罐 [壹] 日常茶事 宋代茶道风雅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今天常说的这句话,就是来自宋人俚语,可见茶文化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而一场宋代茶事中,精致考究的茶器之美,以及器物背后的审美意象,其实都反映出宋瓷的艺术追求与宋人的生活美学理念。宋瓷在收藏界屡创高价,不少民间藏家争相收藏,大多也是为其风雅美学之巅峰倾心所致。一个标准的宋代茶道是怎样的?与我们现代人散茶泡法不同,宋人饮茶法脱胎于唐代煎茶之法,称为“点茶”,也就是茶饼经炙烤、碾磨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以沸水点注调出茶沫的...
汉字书写不止是线条 更是世界(组图)2021-03-15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又使汉字呈现出变幻无穷的线条之美。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于是在书写中,产生了“书法”。书法透射书写者的情感、精神,线条不仅是线条,更是世界。只有中国人,让“书”上升为“法”“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唐代书学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周汝昌先生将其简化为:用笔、结构、风格。它侧重于写字的过程,而非指结果(书法作品)。“法书”,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即那些由古代名家书写的、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是对先贤墨迹的敬称。只有中国人,让“书”上升为“法”。西方人据说也有书法,我在欧洲的...
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2014-04-22
文徵明(1470-1559),明湖广行省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东县)人,成化六年十一月六日(1470年11月28日)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市吴县),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559年3月28日)去世,享年90岁。 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ld...
中国古代风俗画:默默无闻又鲜活传神地书写着美术史(组图)2022-10-20
明周臣《夏畦时泽图》页局部正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备受瞩目,这是继中国国家博物馆“容耀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结束后又一个人物画大展。相较此前人物画大展所聚焦的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的肖像画或是寄情山水、诗文相和的文人行乐图,此次展览呈现的“众生百态”皆为隶属于人物画之下的风俗画,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显然于观众而言亲切了不少。就艺术特点而言,风俗画描绘的人物身份更为多元,表现方式更为多样,视角更加宏观,题材更加广泛。其记录的生活、劳作场景或是时令、节气画面等,无不生动传神,别有逸趣,在艺术价值之外还衍生出不容忽视的社会历史价值。——编者_ue...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图)2014-03-19
图为千里江山图卷 余辉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说起这件传世名作,就不得不提及北宋宋徽宗的一项绘画教育的创举——画学,王希孟就是这所学校的硕果之一。 北宋有过三次兴学的高潮,第一次是范仲淹的庆历兴学,直接管理和资助地方州学;第二次是王安石与熙宁、元丰兴学,重在改革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制度;第三次是蔡京的崇宁兴学,一方面大肆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文化、艺术人才。北宋画学和书学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宋徽宗管理艺术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为了持续性地提高翰林图画院和翰林书院的艺术功力,...
时代新象——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十周年精品展(组图)2018-11-09
南京青年美术赋——代“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十周年精品展”序邵晓峰(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名城之列,南京独具特色。金陵、秣陵、建康、建邺,此城古称也。始皇惮此疏王气,易名秣陵开秦淮。龙蟠虎踞诸葛言,石头城建仲谋功。东吴东晋发其端,宋齐梁陈承其源,南唐大明接其脉,天国民国顺其流。沧桑大地百转沉浮,悠悠历史几多变迁。华夏正朔数次护传,天下文枢广被教化。南北思想汇聚糅合,中西文明交融并进。诚可谓:东南形胜,承长江浩荡,依钟山巍峨;人杰地灵,集风云开阖,具十朝气象。文以载道,艺在心游。古迹新颜,千载化育。笔者赞曰:纵论金陵艺事广,名家高闻广流传。画佛之祖不兴迹,虎头三绝恺之样。秀骨清象探微格,凹...
具象水墨|饰终返素 妙合化权——读曲春林画作随想(组图)2017-03-02
大壑飞歌 218cmx190cm《周易·贲卦》:“上九,白贲,无咎。”其《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王弼《周易注》云:“处饰之终,饰终反素,故任其质素,不劳文饰,而无咎也。以白为饰,而无忧患,得志者也。”孔颖达疏云:“白贲无咎者,处饰之终,饰终则反质素,不劳文饰,故曰白贲无咎。守志任真,得其本性,故《象》云上得志也,言居上得志也。”清末学者刘熙载于《艺概·文概》中言:“白贲占于《贲》之上爻,乃知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云壑鸣泉图春林是我多年前的同窗,读其近作,其高韵深致、雅健清新,自然让我想起了“白贲”的饰终返素之意。昔日的他精研传统、大...
古代风俗画:默默无闻又鲜活传神地书写着美术史(组图)2022-10-25
北宋王居正绘《纺车图》表现农家劳作纺纱的情形。图绘一位老妪弓腰驼背,站立纺线,通过两条线与之连接的是画面另一侧的纺车,车右侧有一女子一边要纺车一边怀抱婴孩哺乳,其身后有一幼儿在戏蟾,还有一只黑狗在回首狂吠。正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备受瞩目,这是继中国国家博物馆“容耀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结束后又一个人物画大展。相较此前人物画大展所聚焦的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的肖像画或是寄情山水、诗文相和的文人行乐图,此次展览呈现的“众生百态”皆为隶属于人物画之下的风俗画,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显然于观众而言亲切了不少。就艺术特点而言,风俗画描绘的人物身份更为...
古人是如何逛景区的?画幅画了解下(组图)2021-01-28
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散点式多发,不少城市倡导两个“非必要”的情况下,很多人游历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的计划一再延迟,但人们心中的那份期待并未减少。实际上,中国人对于山水名胜历来就有着复杂的情愫。除了那份直观的自然大美,在更深刻的层面里,以山为德、以水为性,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格局、品格情致、胸怀抱负,都浓缩在这咫尺之间。中国山水画意境悠远、博大精深。无论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寄寓,还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沉醉,抑或“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感怀,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山水是自然崇拜和隐逸哲学的一部分,也是审美对象和生命体验。自古山水画家无不是饱游饫看大自然的旅行家,他们实践着“外师造化,中...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大型书画作品展八...2015-07-29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举办大型书画作 品展。在全省内共征集参展作品593幅,经过本院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确定优秀书法作品15幅,优秀美术作品12幅,入展书法作品30幅;入展美术作品 21幅。本院书画名家贺展作品37 幅,共计展览作品115幅,届时于2015年8月1日至15日在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展览展出。开幕时间:2015年8月1日 上午10:00点展览时间:2015年8月1日至8月15日地点: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展厅(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316号世纪公园电视塔对面省工商局注册厅三楼...
潜心栖守 踽踽独行(图)2022-06-10
自撰诗《戊子冬十一月初五即兴自况寄海上孟奇先生》自撰和谐联《和以为人即微行亦可践天道,谐而处世则大国乃如烹小鲜》绿杨古泽联玉液海风联自撰诗词自撰《中国大运河赋》■倪悦 文/图倪悦 又名倪越,原名倪金宝,现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侨联华侨书画院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扬州市广陵区美协副主席.回思既往,幼嗜书画艺文之事,痴之不问稼穑、耽之几误生理。日日临池,鲜与邻童玩耍;时时捉笔,多于闾巷写生。情醉诗文,哦唱歌啸,目空人情之好恶;心崇贤圣,游冶陶育,不问世情之冷暖。亲旧目为痴、邻里呼为怪。有爱吾之亲长孙氏芝驹怜而谓吾曰...
那些流失在国外博物馆里的中国壁画(组图)2019-07-08
中国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佛教文物流失海外,它们有的是被外国探险队盗走,如新疆的龟兹石窟群,里面诸多的精美作品都在20世纪初被来自德国、俄国、日本等多个探险队分别盗走,收藏于德国、俄罗斯、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等多个城市的博物馆。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第12窟的《胁侍人物-2》,现藏于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馆内现藏品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共计1万2千件,其中中国文物有2000多件,基本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时期,包括工艺艺术各个门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良渚时期的玉器、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铜镜、唐代的三彩、明代沈周、唐寅的书画、清朝的青花瓷器以及近代名画家的作品。_u...
那些流失在国外博物馆里的中国壁画(组图)2019-07-08
中国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佛教文物流失海外,它们有的是被外国探险队盗走,如新疆的龟兹石窟群,里面诸多的精美作品都在20世纪初被来自德国、俄国、日本等多个探险队分别盗走,收藏于德国、俄罗斯、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等多个城市的博物馆。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第12窟的《胁侍人物-2》,现藏于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馆内现藏品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共计1万2千件,其中中国文物有2000多件,基本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时期,包括工艺艺术各个门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良渚时期的玉器、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铜镜、唐代的三彩、明代沈周、唐寅的书画、清朝的青花瓷器以及近代名画家的作品。_u...
岭南名家墨迹展亮相中国政协文史馆(组图)2013-11-07
图为观众在展厅现场观看展览一超摄 张金卫秘书长主持开幕式一超摄 人名美术网讯 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7周年,弘扬岭南文化精神,促进当代岭南文化的发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政协文史馆、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岭南名家墨迹展”,于2013年11月5日,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十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