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红木古凳的文化内涵(图)2017-02-24
以明清时期各类硬木家具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家具,上承宋元家具之精华,下启现代家具之典雅,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其选材之精良,设计之精妙,造型之精美,做工之精巧,历来被人们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工艺美术史及古典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更是享有极高的盛誉。与众多明清硬木家具一样,清代红木坐凳(又称墩、杌)作为我国古代家具大家族中的一员,其首要的一个功能在于,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实用性陈设品。尽管传世的清红木坐凳流派不一,有宫廷和民间的中苏式、宁式、广式、海派之分,且式样繁多,但它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是高度适中,坐面宽绰光滑,气势雄伟华丽,与其它家具和谐地融为一体,从一个侧...
难得一见 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图)2020-01-07
《辋川图卷》(局部)《辋川图卷》和《饮饲图卷》等52件佳作勾勒中国书画千年简史书是心声,字是心画。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展”近日亮相,52件历代佳作以时间为轴,勾勒中国千年书画简史。其中既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也有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展厅里,近10米长宋人《辋川图卷》和任仁发《饮饲图卷》等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展出,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刘墉等名家书画齐辉。同时,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点缀展出,不仅显示了文房用具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联,而且丰富了展览文物种类。展览亮点万件佳作中精选52件千年书画史全面展开为何从近万件馆藏古代书画名品佳作中遴选出这52件展出?国家博物馆陈列工...
陈从周国画作品欣赏 2015-07-01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祖籍绍兴。别名梓室,原名郁文,自称梓翁,父陈清荣,母曹守贞。其兄弟七人,排行最末。原名郁文,字从周,出自《论语》“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后以字行。晚年号梓翁,室名“梓室”,园名“梓园”。他1942年毕业于之江大学文学院,先后任教于圣约翰高级中学、圣约翰大学、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苏南工业专门学校、之江大学,1952年后,在同济大学建筑系执教直至退休。我国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中国园林学家、散文家、画家,是中国园林建筑学的一代宗师。他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夏湘平“米寿抒怀”书法展在新闻大厦艺术馆举行(组图)2018-10-21
活动现场10月20日,“米寿抒怀·夏湘平书法艺术展”在新闻大厦艺术馆开幕。八十八岁,俗称米寿,此次书展是艺术家抒米寿之怀,展出了其50余幅原创诗文及个人生活杂记为内容的作品,全部来自于近两年的新作,他以真、草、隶、篆等不同书体、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夏湘平继2015年“砚边八十年”书展之后,又一次向观众提供的一场书法视觉盛宴。来自部队、政府机关、艺术协会、新闻媒体的嘉宾陈广文、阳安江、李德亮、张志刚、常克仁、夏潮、沈宝昌、张海、林岫、申万胜、胡抗美、刘洪彪、李翔、郑晓华、邱成军、彭宇、刘佳等200百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此次展览由北京商报社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荣宝斋出版社、中国画艺术...
略论吴昌硕篆刻风格及其印学思想(组图)2021-10-11
吴昌硕(1844-1927)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融“诗、书、画、印”四绝于一炉,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杰出成就。吴昌硕自幼习印,取法广泛,“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不断创新、突破,终成浑厚苍茫的吴派印风。吴昌硕治印形式语言丰富,独特的篆刻艺术的空间美,值得后人借鉴效法。其印学思想亦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理论个性。因此,把握和品味吴昌硕的印学思想,对于认识和理解他的印学历程及其内在规律,推进当代印学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吴昌硕吴昌硕篆刻艺术的特点。首先是篆法独立,自成家数。篆刻艺术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书法基础之上,吴昌硕围绕石鼓文形成的大篆书法,集前人古籀书法之大成,这是他的篆刻能取得骄人成就的前提,...
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图)2016-11-21
丰子恺《香稻》中外美术交流的借鉴与融合,对中国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中的主要现象之一。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在闭馆维修改造了一年半之久后,于11月18日重新正式对外开放的何香凝美术馆,将与何香凝同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作为考察的对象,推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等策划的“取借与变革:20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展览,展示并研究“在1905~1937年间,有留学日本背景的美术...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组图)2012-12-06
静观山河:黄纯尧山水绘画作品欣赏(一)2015-10-20
黄纯尧,1925年1月生于成都。师承徐悲鸿、黄君璧、谢稚柳、傅抱石、陈之佛诸先生,1947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曾任南京师大教授、江苏美协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诗书画院艺术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英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美国国际人物传记学会成员。作品以三峡为主,雄秀兼备、雅俗共赏,皴法自成一家,画云水尤为生动。曾在上海、南京、广州、重庆、成都举办个人画展,两次参加全国美展,多次参加国外画展。作品被国内博物馆、美术馆、英国剑桥博物馆、日本文部省、奈良美术馆以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布什收藏。作品有《银线横空谱新歌》、《此日铁龙渡关...
静观山河:黄纯尧山水绘画作品欣赏(二)2015-10-21
黄纯尧,1925年1月生于成都。师承徐悲鸿、黄君璧、谢稚柳、傅抱石、陈之佛诸先生,1947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曾任南京师大教授、江苏美协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诗书画院艺术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英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美国国际人物传记学会成员。作品以三峡为主,雄秀兼备、雅俗共赏,皴法自成一家,画云水尤为生动。曾在上海、南京、广州、重庆、成都举办个人画展,两次参加全国美展,多次参加国外画展。作品被国内博物馆、美术馆、英国剑桥博物馆、日本文部省、奈良美术馆以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布什收藏。作品有《银线横空谱新歌》、《此日铁龙渡关...
从彭城到鹏城:时代相邀与历史穿越(图)2017-05-25
黄山人字瀑 李可染近日,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的“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展”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分“古风汉韵”“大家气象”“鉴古开今”三个部分,其中“古风汉韵”以实物、拓本、 3 D影像等形式展现了徐州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大家气象”以文献、图片、原作等形式展示了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朱德群8位近现代徐州籍艺术大师的文献资料,并展出“彭城画派”领军人物李可染原作23幅;“鉴古开今”以原作、影像等形式展出张立辰、喻继高、程...
归来兮,长眠法国的温籍雕塑大师2024-06-14
90岁的严德晖外甥女叶丹雪在西湖陈英士像前留影玛丽安娜·严捐献作品时与中国美术馆代表合影1946年严德晖在国立美术学院和作品《吉普赛人》合影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盟中央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刘开渠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刘开渠雕塑、书画作品,以及20世纪上半叶留学法国的著名雕塑家周轻鼎、滑田友、程曼叔、王临乙、曾竹韶、严德晖、熊秉明与王合内的雕塑作品,共计140余件。严德晖,这个沉寂长达半个世纪的温州籍雕塑大师再度唤起了历史并不太遥远的记忆。严德晖的外...
归来兮,长眠法国的温籍雕塑大师2024-06-14
90岁的严德晖外甥女叶丹雪在西湖陈英士像前留影玛丽安娜·严捐献作品时与中国美术馆代表合影1946年严德晖在国立美术学院和作品《吉普赛人》合影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盟中央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刘开渠艺术研究院协办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刘开渠雕塑、书画作品,以及20世纪上半叶留学法国的著名雕塑家周轻鼎、滑田友、程曼叔、王临乙、曾竹韶、严德晖、熊秉明与王合内的雕塑作品,共计140余件。严德晖,这个沉寂长达半个世纪的温州籍雕塑大师再度唤起了历史并不太遥远的记忆。严德晖的外...
明代画家眼中的“天地山水”(组图)2018-12-14
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之多样、画法之新变,超过了宋元两代,更为明后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开辟了新道路。无怪乎人们都说,看中国山水画就要看明代!明 王履 纸本设色 纵34.6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藏1、《华山图册》王履(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孤老,江苏昆山人。《华山图册》是王履采药关陕,游历华山后,经过多年的苦心构思和惨淡经营所创作的。全册共66帧正页,计图40幅。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华山图册》局部此图册页绘华岳诸峰奇景,真实而又全面地再现了西岳华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观”的自然变化之妙,并塑造出类如险峻、苍茫、空旷...
汉彩,中国汉画艺术的抽象表达 ——记彩色软立体汉画传拓技艺发...2023-12-15
癸卯仲夏,天气酷热,受老友之托,去南阳白河之滨拜见一位汉画界高人。对于汉画,之前虽略有涉猎,也只停留于表面粗浅的认知,大概市场风际云涌,从墨拓到彩拓,人人揭竿自旗,辨不清虚实,故敬而远之。当见到王建平老师之后,颇感面熟,一番寒暄,方知去冬已有初见,彼时其携高徒赵浩然向卧龙区文联无偿捐赠100幅汉画佳品,既有表达原始美的传统作品,更不乏彰显着自由美的抽象力作,实乃德艺双馨。今复见之,感佩之至,这么大的功勋级人物,事后竟被泯然众人,确为失礼。建平老师沏上一杯茶,口中不断发表着“失礼”的歉意,开始整理起自己“一团糟”的屋子。在品茶的档隙,有机会打量着他布满灰尘的老屋,近年来他一直忙碌于北京,看样子已...
五形幻化 梦笔生花——王梦之书画作品散评(组图)2017-04-06
书法之道,书为写,法为度。书写强调用笔熟练,盖以时日推移,量化积累。法度要求笔笔有出处,字字不逾矩,出于传统,合乎理法。在书写的过程中,遵循法帖,从量变达到质的飞跃,意到笔到,得心应手。而后随心所欲,融入心性修养,自带一种时代气息,从而成就一家之独特风范。理论说来简单,书法之成就实难如登天。没有悟性,勤奋不得要领不可。有悟性也需坚持十五年以上,方有进入书法门槛之可能。故在书法界,懂书法者已是知音寥寥,佼佼者更如凤毛麟角,翘楚难觅。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王梦之是书圣王羲之后人,禀先祖之灵韵,启书家之智慧,感时代之使命,顺应性情之所向,少小学书,临池不辍,废纸三千,渐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