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质朴古穆 浩气苍茫——卞雪松书法展》在江苏常熟虞山当代美术馆开幕。
卞雪松的书法特点与其师林散之的瘦劲飘逸,以小草写大草不同。卞雪松的大草从李北海结体中取宽阔堂正,从摩崖石刻和碑版中取铸铁线,得沉雄担当,从渴笔的虚灵里得粗沙痕,呈现出地老天荒的苍茫浩气。他的草书,融楷书、行书、大草为一体,由真气统领,质朴古穆,浩气苍茫,顶天立地。既具君子的庙堂气又贯通佛道的虚极气。
在隶书与楷书的生成之间,有一段历史的自然探索的书写,人们称之为真书。在隶书后期的古板与楷书实用的固化之间,其实正是一个书法家个性得在其中站立张扬的空间。卞雪松从楷书返回,取隶书的拙和静,取楷书的灵变,写出属于自己的真书,古静、朴拙、灵润的秘境。
同为林散之的弟子,王冬龄的书法是在用西方观念改造中国书法,而卞雪松是从书法的本源上进行拓展,是在中国文化本体的道性中裂变。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得道的主要方法是“致虚极,守静笃”;庄子讲“唯道集虚”,“集虚成道”,集虚:心斋、坐忘,朝彻,见独;庄周四法,皆为,由静笃入虚极;荀子讲:人何以“知道”,虚一而静。
书法中如何致虚极、守静笃而入书之道?如何“虚一而静”“集虚成道”?策展人张维先生认为,卞雪松是在对渴笔线的深度探索认知中,体悟到虚极静笃之法的。渴笔,是中国书法墨线独有的,因为其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到毛笔墨少时,就会出现飞白和枯笔,虚实相生的面貌,这时笔与纸之间的张力最大,笔力不达,笔线就会轻浮,滑过去,过重又显艰涩,须有沉静之气统摄。卞雪松得林散之渴笔的经验,在渴笔线中加入心性呼吸的节奏,使气息沉静高古,黄宾虹和林散之,在渴笔线中还有他们的秘法,就是在蘸浓墨后,笔尖添一下清水,他的效果就是,到达枯笔时,会枯中带润,黄朴存强调的“干裂秋风,涧含春雨”的境界就是这种渴笔线的视觉效果。林散之、卞雪松都深得真传,更有各自的发挥。林老把墨法中的浓淡枯涩及画法融入书法,成就了自己的书境,卞雪松更为集中,他专注于渴笔线的虚极变化,在一笔中,在渴笔的虚实中,表现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把渴笔的表现力推到极致,他的渴笔线沉静、旷达、苍古,使他的草书质朴古穆、浩气苍茫、地老天荒而又顶天立地。渴笔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得更为专注和极致,浑茫、荒古、虚灵、苍润。
卞雪松是通过渴笔线在书法和绘画中书写,在他而言,书写即修行,在渴笔书写中致虚极守静笃,而入书之道。卞雪松在谈艺录中讲:“画就是一笔,有一才有万,万则归一,道一以贯之”,一笔,即渴笔,虚实相生的渴笔,虚极静笃的渴笔,通过渴笔修道,得道,道生一,三生万物。这就是卞雪松先生的书之道吧。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共五十幅,展览将于6月26日结束。(爱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