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文章来源:环球网  

6月25日,第23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在宝山区文化馆开幕。本届画展共收到3400余件投稿作品,经过各级评选,最终遴选出获奖、入选作品150件及苏浙皖邀请参展作品30件。展览作品以农民画、版画等民间民俗类艺术为主,同时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综合材料、漆画、连环画、月份牌、剪纸等多个艺术门类,全方位展现长三角群文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

1981年,第一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正是从宝山县文化馆起步,如今这项承载着江南艺术情怀的展览时隔40余载又一次重回宝山,以艺术之笔续写传承与创新的篇章。

评委们认为展览彰显了东方视觉精神,而且水平逐年提升。参展作品中,不少创作者运用了数字艺术创作,使用AI辅助构思绘画草图,不断探索创作的新路径。

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展览现场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丁设表示,如今AI等新科技为绘画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在创作中如何将其作为辅助手段,有机融入创作者的情感与思考,进而实现作品艺术价值的提升,展现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些新问题值得业界深入思考和探讨。”

越来越多作者逐渐找到用传统绘画手段表现时代影像的方式。自由职业者吴珉的粉笔画作品《知了,知了》获得一等奖,它描绘了上海社区的一个普通小区里的夏日风景,楼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荫之中,阳光透过幽深树木照射着房屋,在明暗对比中更显光亮。在这幽郁的盛夏小区里,仿佛听到了一声声蝉鸣。吴珉坦言自己喜爱光,但不希望自己的绘画语言止步于光。他希望通过绘画呈现人生中的经历,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受到声音、味道、触感以及温度,让人们在明暗交错间,看见自己心中未曾熄灭的光。

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粉笔画《知了,知了》 吴珉

蔡亚鸣的水彩画《大国系列——起航》采用湿画法表现繁忙的自动化码头,在水墨氤氲中将中国港口的宏大与繁忙表现得淋漓尽致。蔡亚鸣是上海技术应用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专业老师,大国系列作品是他在感受新时代脉搏下创作产生。《起航》已是他创作的第三幅大国系列作品。为了呈现作品,他多次去现场观看港口的运行状况,被恢宏的工作场景深深感染。他与码头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交流,了解现代化港口的运营过程。画面中只在最边缘处出现少数港口工作人员,既体现了港口的自动化运行,也用留白的手法引人遐想。

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水彩画《大国系列——起航》 蔡亚鸣

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中国画《魔都丽人》王辉

王辉是机构美术老师,他的作品、中国画《魔都丽人》捕捉魔都街头活力四射、不同肤色的年轻人的风采。“上海这座城市既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王辉表示,自己每一笔落纸都是与魔都时尚脉搏的对话,每一抹设色,皆是向深厚海派文脉的致敬。王辉是来自山西的新上海人,来上海9年,每届江南之春他都有参加,“这个展览督促我不断作画,持续提升。”《魔都丽人》的创作灵感来自王辉十六七岁穿衣颇具个性的孩子,“很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上海”。王辉用北方偏厚重的色彩风格,糅合南方的细腻,并对人物进行了变形处理,使得作品更具有现代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少作者也在作品中用艺术语言唤醒人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赵惊树的油画《锈色长歌》以9件红军老物件为载体,搭建过去与当下的情感桥梁。九宫格里有水壶、军服、喇叭、灯、手枪等,这些物件折射出当年红军在战争和生活中的日常。“我通过红军各种不同的物件立体呈现他们工作生活的状况,让这个时代的人睹物思人,了解战争的残酷,不忘那段烽火岁月。”为了让创作更可信,赵惊树屡次去上海历史博物馆参观、拍摄、甄选红军老物件,创作出这幅画作,让这些老物件成为连接今人和先辈的情感纽带,于锈迹中吟唱不朽长歌。

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版画《一号机密》 吴晓申

吴晓申是上海上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他的版画《一号机密》用两幅画拼接讲述了1932年上海白色恐怖时期,陈为人用生命守护中央文库的红色故事。为保存文件,陈为人忍饥挨饿、隐姓埋名,在狭小阁楼中夜以继日抄录文件、编制目录,将20箱文件压缩至几箱妥善保存。1936年病逝前,他拼尽最后力气将文库移交组织,在至暗时刻以坚韧守护党的“精神血脉”,为革命留存了珍贵火种。吴晓申创作的其中一幅画是陈为人在昏暗的阁楼里伏案奋笔疾书的背影,另一幅则是堆积如山的装满文件的箱子。背影为深色调,而箱子则是多层次鲜艳的色调,反映出陈为人对文件的珍视。在本届大展中,评委们认为版画整体呈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展现出多元面貌。

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表示,“本次展览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反映新时代江南风貌,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江南文化。”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从案头清供到书画印章,在这个展览了解明清文人的生活美学

当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与采菊东篱的闲逸在明清文人心中共生,当笔墨纸砚构筑的超然天地,同承载着性灵的器物交融,属于明清文人的风骨与雅意,便在这方寸之间自然生发。7月1日,由嘉德艺术中心与北京艺术博物馆首次联袂呈现的“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在嘉德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厅现场“风雅·物境:明清...3小时前

“章华流芳”“问道寻真”!湖北两大美术展在京开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旭)7月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湖北省美协、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湖北省国画院承办的“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暨“问道寻真——湖北省中国画骨干人才孵化工程结...3小时前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开幕 广西37件作品入展

当代广西网讯(通讯员 蓝海洋)6月27日,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从全国各地5000余件报名作品中,选出544件入展作品,其中广西有37件作品入选,成为展览中的一大亮点。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联...3小时前

打开江南民俗时代画卷,“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再回宝山

6月25日,第23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在宝山区文化馆开幕。本届画展共收到3400余件投稿作品,经过各级评选,最终遴选出获奖、入选作品150件及苏浙皖邀请参展作品30件。展览作品以农民画、版画等民间民俗类艺术为主,同时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综合材料、漆画、连环画、月份牌、剪纸等多个艺术门类,全...1天前

琴棋书画诗酒茶,艺博联手嘉德,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今天开幕

明清文人的风骨与雅意,在笔墨纸砚与“性灵”器物构成的方寸之间自然生发。 “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7月1日下午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该展览由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嘉德艺术中心首度联袂,首次集结百余件艺博馆藏珍品,邀观众步入明清文人的精神家园,触摸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生命厚度,感受其...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