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杨忠义作品赏析(图)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杨忠义,1962年9月—1968年10月在牟定县文化馆任专职美术工作,画宣传画,兼任图书管理员。在此期间曾先后两次(每次四个月)到云南美术学院离职学习;曾学过中国画、油画。

1968年10月-1976年12月调牟定县政府工作;

1982年9月-1992年5月在昆明金马柴油机厂教书(初中语文),在此期间曾在安徽大学文学院学习两年。

1993年6月-2002年在禄丰金恒建筑公司任工程处长。

2003年7月-2011年在楚雄州建筑公司任总经理。

在此期间曾到云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取得工程师证。

2011年至今退休在家,每日看书学习、写字、画画。

杨忠义作品赏析: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春天里·议国是|共担文化使命——刘杨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每年全国两会,习总书记都会同文艺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 2025年3月5日,习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19小时前

涤尽尘心悟画禅——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1937年生于江西玉山。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柳子谷纪念馆名誉馆长。柳咏絮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以“素心屋”命名自己的画室,意在专心丹青,以画笔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不仅承袭了“谷风墨韵”,而且逐渐...1天前

「锋杪观澜」——当代中国书法家笔下的心与道(下)

媒体支持《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凤凰新闻》《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网》《中国艺术报》《环球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序“文者,贯道之器也。”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历经岁月洗礼,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笔墨线条...2天前

「锋杪观澜」——当代中国书法家笔下的心与道(上)

媒体支持《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凤凰新闻》《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网》《中国艺术报》《环球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序“文者,贯道之器也。”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历经岁月洗礼,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笔墨线条...2天前

何永忠:浅谈国画的当代困境与未来发展之路

文: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一、引言  国画拥有独特的笔墨语言、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深远的意境表达,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然而,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双重冲击下,国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如何在守护传统精髓的同时实现创新突破,如何让国画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成...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