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的爻变体系被转化为一场视觉化的宇宙推演,以六十四卦的生成逻辑为骨架,彩墨层层叠加、推演、裂变,于画布上模拟出阴阳交感的动态过程。郭泰来将爻辞转化为色彩编码,乾卦如金光迸裂,坤卦似大地晕染,每一笔皆是天地交互的视觉显影。画面中线条交错如星轨运行,墨色浓淡间呈现时空流转的节律,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宇宙初生的混沌与秩序之间。这种创作并非图解经典,而是以身体直觉重演古人观象于天、取法于地的思维原型,于当代艺术语境中复活《易经》的活体认知模式。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则通过色彩的冷暖律动与气机流动得以视觉化呈现,郭泰来以经络为线、气血为墨,将五脏六腑的隐秘运行转化为画面中涌动的能量。心火上升如朱砂跃动,肾水下沉似靛蓝蜿蜒,五行生克关系在构图中形成动态平衡。他用彩墨模拟针灸中的“得气”瞬间,笔触随呼吸起伏,使画面充满生物节律感。这种创作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致敬,更是以艺术方式重构身心合一的认知范式,在视觉层面对东方生命哲学进行沉浸式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