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是诗意与绘画的交融,是自然与心灵的映照。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言,将笔墨艺术推向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画家傅中良的水墨民居建筑系列作品,正是在这一传统脉络上生发出独特的新声。他的画面构图如同乐章般精妙,线条如潺潺流水,流动在徽州古巷与江南水乡的点滴之间;色调虽淡,却蕴涵着悠长的历史气韵。傅中良不仅以笔墨传达建筑的轮廓,更于黑白灰的层次中赋予其情感的深度,让观者在作品中体会到时代的回响。这种共振,来自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亦来自艺术家笔下静谧与生动的交织。傅中良的创作,正是在传承与创新的交汇中,探寻中国水墨的现代路径。
画家傅中良
一、画家傅中良作品的艺术构思与文化背景
(一)民居与建筑题材的选择
傅中良的艺术创作将徽派建筑和江南民居作为核心题材,这一选择展现了他对传统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艺术眼光。徽派建筑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标志,蕴含着古朴与雅致之美,而江南民居则以灵动的水乡风貌和简约的建筑形式著称。二者不仅是建筑形态的符号,更是中国南方文化的象征,记录了人与自然共存的智慧和人文精神的积淀。傅中良的作品并非简单地再现这些建筑的外观,而是在“笔墨与纸间”追求一种超越表象的精神表达。他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将“建筑的肌理”与“地域情怀”融入画面,赋予静态建筑以生命的活力,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傅中良的民居建筑系列不仅是对南方建筑美学的艺术再现,更是一次对于地方文化的“视觉再创造”。通过笔下的民居与古建,他唤醒了观者内心的乡土情感,将本土建筑从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化为一种富有诗意的视觉符号。题材的选择表明他不仅仅在描摹传统建筑的形式之美,更是在探寻建筑与文化记忆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赋予作品以艺术与文化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