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组图)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组图)

2014-02-07 10:1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姚伯齐近照

   姚伯齐为人很朴实、特本分、懂感恩。为艺则很执拗、好钻研、喜创新。他的艺术作品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征:

   一:姚伯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学习研究和理解,尤其是对书法艺术有深度的钻研。在书法线条为国画创作服务时,他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驾驭于广大粗犷与细致精微中的相互转换,能做到“心中有山、笔下有峰”的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

   二:姚伯齐时刻以创新精神引领艺术创作。他的焦墨作品有一种恢弘的气势与强大的气场,具有中国文人情怀、中国山水精神与中国文化气派。

   三:姚伯齐的《长江三峡》系列作品、《无题系列》作品、尤其是《山魂系列》作品的创作风格与社会影响已形成了姚伯齐的艺术品牌。

 

姚伯齐 黄山风光

   姚伯齐在中国画几千年的文脉传承与艺术接力中,找到了焦墨艺术这个少有人问津或者不敢涉猎的“艺术富矿”,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并逐渐形成了“姚氏焦墨”的艺术品牌。当我们站在《长江三峡》、《三峡魂》七十米长卷的“史诗般”的大型创作前面、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艺术的震撼。

   以焦墨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中国画创作,自古至今少有艺术家关注。古代的焦墨山水名家应属新安画派的程邃,但他的用笔中似透露出枯萎干裂、萎靡不振的秋风焦墨,画的是地老天荒的遗民情感、缺乏朝气蓬勃的阳光之气与积极进取的艺术之势。近现代人们熟知的焦墨大家,除了算上90岁后的黄宾虹之外,就只有那位真正意义上的焦墨大师---晚年的张仃。黄宾虹的焦墨山水,以筚路蓝缕的小幅诸多,且以“一地芝麻”的散点渍墨法创作,略显粗砺之状,未能人尽其才、艺尽其精。而张仃的焦墨山水精微细腻,对景抒情、以景写心、借物抒怀,有了人文精神与艺术情怀,但稍显柔弱以至畅达不足,缺些大写河山的雄强与气势。

 

姚伯齐书法

   姚伯齐的焦墨山水,既不同于程邃、黄宾虹,还有别于张仃。相比起程邃,他的意境化枯寂为大壮。相比起黄宾虹,他胸装大山水、笔绘大境界,书法用笔在飘逸中植入雄强与骨秀,笔墨形态丰富多彩、艺术风格凝炼鲜活。相起张仃,他仰望苍穹、直面河山,给山河传声、为三峡立传。熔铸古今文明、抒发炙热情感、接力艺术担当。在写实中描绘三峡风情、在写意中传承中华文脉,删繁立简、留精去燥,气贯古今、情韵心中。

   张仃先生在世时对姚伯齐的帮助、提携以及对他艺术探索的鼓励与充分肯定,深刻的影响着他的质朴的感恩情愫、艺术的创作理念与焦墨的创新精神。站在《长江三峡》、《三峡魂》与《峡口》这些巨制前面,你会被一种气势雄浑、大气磅礴所震撼。他的用笔用墨在张弛有度中发挥到了一种尽兴的极致,能把他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他理想中的大美三峡淋漓尽致的完美呈现。这岂是一朝一夕能成之事?姚伯齐长期生活在长江三峡之滨的湖北监利县,条件十分艰苦。但为了对三峡有充分的了解与理解,为了画好70米长的《长江三峡》长卷、他用了将近15年的时间、20多次深入三峡腹地、反复画了五六遍草稿。这种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治学态度与为艺精神,难道不是当今日趋浮躁、急功近利社会的稀缺资源、宝贵财富与学习榜样吗?

 

姚伯齐 焦墨《山魂系列》

   苦心人,天不负。姚伯齐的艺术成就与学术探索精神终于得到了理论界与艺术界前辈们的充分肯定。

   姚伯齐的“大三峡”系列艺术创作是具有史诗般的为中华文化传情、为焦墨山水画立传、为长江三峡立传的经典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留待历史检阅。

   我个人特别钟情于他的《山魂系列》与《无题系列》两组作品。这是他个人艺术风貌与艺术品牌形象非常强烈和突出,有原创探索意识、创新与开拓精神的两组精品画。其气韵与气象具有高古的格调与现实的情怀。把这两组画置身于千年的艺术长河中、相信也能找到它铿锵、坚实的时代履痕。是带有鲜明“姚氏风格”、“姚氏焦墨”或“姚家山水”烙印的又一座山水高峰。这两组画把他心中那种无拘无束、对艺术内核精髓的独特理解、对山水精神与焦墨表现对象的文化诉求发挥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山魂系列》作品,他创造性的把音乐的韵律与节奏感用于他的艺术创作,把版画峰刃的力量感、速度感与书法碑隶的奇崛感与金石味,通过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开创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样式与审美视觉,整个画面好似群山起舞、万刃争锋。他笔下的山已非山,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山先生”、“山女士”,亦或是他自己也已化作了一座座雄伟壮丽、随乐起舞的山峰。姚伯齐在“山舞银峰”、情系寰宇的笔下,自然折射出了他对大美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对家国精神的珍惜与守望、对研究创新的坚守与膜拜。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能品尝到艺术硕果与美味的一定是那些历经艰难爬涉、坚守自己精神家园、拥有艺术担当精神的“艺术苦行僧”。

   姚伯齐这位“苦行僧”已用真情与实力赢得了掌声,但这座“艺术富矿”还有待充分挖掘。相信会有更多的慧眼聚焦姚伯齐,深度认识、了解与理解他和他的艺术人生。我们也期待他的创新精神与艺术探索继续前行、艺术创作更上层楼。

   姚伯齐以墨立言、用笔抒怀。正在用舞动焦墨的“神笔”,书写着一位心怀真性情、胸容大河山的有艺术理想与文化追求的大艺术家的精彩人生。

   2014年1月18日于广州德耀轩(吴耀军:中国文艺出版社社长、《中国书画艺术报》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广州市青联委员)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