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玉觽(西汉)。觽,古代解结的用具,用象骨制成,形如锥,也用为佩饰。《诗·卫风芄兰》曰:“芄兰之龙,童子佩觽。”该玉觽体呈角形片状,长9厘米,龙首宽2.1、厚0.5厘米,和田青玉,局部有褐色沁痕。镂雕回首龙,龙体弯曲呈“S”形,张口,下颌呈钺形,颈部外缘有一穿孔,可供佩戴。龙体周围环绕着卷云纹,龙身满饰阴线刻“冰纹”、“二字纹”和“柳叶纹”。尾部出尖如锥形。双面雕,纹饰相同,出土于内棺。《说文》曰:“觽,佩角,锐端可以解(绳)结。”当初古人是用兽骨和兽牙制作,是一种角形器,随时带在身上用以解绳结,是一种实用器。后来以玉仿之,形制也变得越来越大,纹饰也更为精美,遂有玉觽之形。作为佩玉,西汉时已逐渐失去解结的功能。同时,鉴于觽原有解结功能,佩带玉觽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