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玉器 > 河南永城西汉梁王墓出土玉器鉴藏(组图)

河南永城西汉梁王墓出土玉器鉴藏(组图)

2015-05-29 18:1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jpg

保安山西汉早期墓出土双人连体玉舞人 河南博物院藏

玉塞、玉琀、玉握等也是梁王墓葬中常见丧葬玉器。玉塞是汉代独有的葬玉,组合最全的是九窍塞,用以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体上九窍之孔。《抱扑子·对俗》中提到,当时人们认为金玉制成的九窍塞可以防止精气逸出体外,以达到尸体不朽的目的。完备的九窍塞都出于玉衣墓中,如河北满城中山王墓。永城梁王及后墓中未见有完备的九窍塞。保安山三号汉墓出土2件蘑菇状碧玉鼻塞;僖山一号墓有白玉质鼻塞和耳塞2种,皆为圆柱形。西汉时期的口琀大多为蝉形。蝉体扁平,双目、吻部及双翅尖、尾尖均突出体外。以直线或弧线勾勒出首、双翼、腹、尾等细部,纹饰刀法简练有力,雕工技艺娴熟,俗称“汉八刀”。如保安山三号汉墓出土碧玉琀和僖山一号墓出土的青玉琀。西汉时期的手握玉有几种不同的形制,如玉璜、玉佩、玉猪、玉觽等。但在西汉中期以后,流行以玉猪为手握。僖山一号汉墓所出玉猪,以褐色玉制作,呈卧伏状,以简炼的刀法雕出猪的嘴、耳和四肢,线条简洁生动。而窑山二号汉墓出土青白玉握,长条板形,两端稍尖,形制简单。

此外保安山三号汉墓、保安山二号墓、窑山二号汉墓中出土有不少玉版。如保安山三号汉墓共出土青白玉版80枚,形状多样,多数玉版正面刻卷云纹、弦纹,也有玉版素面无纹饰,还有玉版明显为旧玉器残片改制而成。这些玉版、玉片也见于西汉其他诸侯王墓葬中,多是为木棺镶嵌之物。如河北满城汉墓窦绾漆棺内壁由192枚玉版镶嵌而成,外壁则镶嵌玉璧26枚和圭形玉饰8件。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也出有镶玉木棺一具,木棺表面髹漆绘有图案,并贴有玉片和玉版等组成各种复杂的几何纹图案。保安山三号汉墓出土的玉版极有可能为镶嵌木棺所用。但由于玉版缺失较多,其镶嵌方式还不很清楚。同墓出土的5件玉璧两面皆有纹饰,不太可能作为漆木棺的镶嵌饰物。

西汉时期诸侯王墓中常见作为殓葬用的玉璧多与玉衣配套使用。如河北满城1号墓刘胜夫妇玉衣内前胸和后背均放置有玉璧,在玉璧两面留有织物粘贴痕迹。研究者推测先用丝带将玉璧彼此编接起来,后又在玉璧表面粘贴一层织物,把前胸与后背的玉璧各自编联一起。广州南越王、山东巨野红土山汉墓的尸身上下也铺盖有玉璧。僖山一号梁王墓玉衣外也放置有多枚玉璧,作用与前者西汉诸侯王墓玉璧使用情况相同。玉璧直径尺寸不等,玉色以青色、白色、墨色为主,两面抛光,正反两面纹饰相同。通体浮雕涡纹或蒲纹。多数璧面外缘阴刻弦纹一周,中间刻两周弦纹,或两周弦纹之间填以栉齿纹,将璧面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外区阴刻变形夔龙纹或凤鸟纹,内区浅浮雕涡纹或蒲纹。《周礼·春官·典瑞》载:“疏璧琮以敛尸”。郑玄注:“璧在背,琮在腹”。汉代诸侯王死后,在尸体胸、背部铺垫玉璧,应是先秦的遗制。如两周时期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诸侯国君及夫人墓中大量出现以玉璧覆尸的“玉敛葬”。这种玉璧敛葬制度在西汉时期被继承下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