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玉"皇后之玺"印
玉"皇后之玺"印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皇后之玺"印,西汉时期的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村。皇后之玺
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 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chi)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螭虎腹下钻以透孔,以便穿绶系带。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阴线槽内残留有部分朱砂。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笔画粗细均匀,深度一致。
此枚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汉旧仪》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此印形制与印文正与汉制相合。因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皇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为吕皇后吕雉之物。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枚“皇后之玺”玉印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专家认为这方玉印的发现创造了两项全国之最: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二是玉玺的主人是年代最早的皇后。故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被列为国家级文物。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阳市区东北30多公里的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4岁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他沿着渭惠渠边的路走到狼家沟,无意中看见渠南边的土坎上有个东西在夕阳斜照下闪闪发光,开始他以为是只躲在草丛中的小兔子在偷看他,就好奇地走近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是那亮光仍在闪烁。于是他放下书包,用手刨挖起来,终于发现有个东西的一角露了出来,由于土质松疏,他很快便把这东西刨了出来。他擦去上面的泥土,原来是一块光亮的玉石,玉石的上部趴着一个动物,下面四四方方的,好像刻着字,可是他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于是把它带回了家。到家后便把玉石给哥哥看,两人研究半天,觉得可能是颗印章,准备把上面的字磨掉,刻上自己的名字留着玩。可是这玉石特别坚硬,上面的字怎么也磨不掉。过了几天他们的父亲孔祥发要到西安给生产队办事,孔忠良就把印章拿出来让父亲带到西安,找家刻字铺把印上的字磨平后刻上自己的名字。孔祥发向小儿子仔细问明印章的来由,端详着印章的造型、质地、文字,尽管他也认不出是什么字,但总觉得这东西非寻常之物,他想到印章出土之地在刘邦陵园之内,自己在担任大队干部期间,同到这里来的文物工作者打过多次交道,有一些文物知识,再联系到这一带常有人挖出古代陶盆、瓦罐、瓦当、麻钱之类的古物,意识到这颗印章可能是文物。第二天他到西安后,先没有办其它的事,而是直接找到陕西省博物馆,请他们对玉玺鉴定。博物馆的人一看印章上的动物造型和印面上的“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当即认定它是珍贵文物,在详细介绍了出土地点和发现经过后,孔祥发表示愿意将这方玉印上交博物馆收藏,博物馆给予了20元车费作为奖励。
江青素来对吕后十分欣赏,她曾评论说“吕后也了不起。她对汉高祖刘邦的事业起了很大作用。”1974年,江青听说前些年发现的“皇后之玺”是吕雉之物,便连忙追问玉玺的下落,快拿来给她看看。当她得知吕后玉玺收藏在陕西省博物馆时,便打电话给当时正在西安出差的一位中国女领导,要她速将此玉玺找到带回北京。这位领导干部立即到陕西省博物馆找来负责人传达江青的话,要他找出玉玺,馆负责人当即领她到“秦汉文物陈列室”看实物,当她看到文物标签上并未标明是吕后之物时,有些不解,陪同的有关专家解释,对此方玉玺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因此未明确标注。随后命陕西省博物馆派人将玉玺护送去京,江青见之如获至宝,迟迟不还,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这方“皇后之玺”才得完璧归赵返还陕西省博物馆收藏。1991年6月20日,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这方历经沧桑曲折的国宝,从此在这座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艺术殿堂中正式陈列,公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