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缠枝花卉纹折沿盘(图3)口径45.5厘米,底径26.4厘米。盘撇口、折沿、弧壁、浅腹、平底、圈足。通体釉里红装饰,折沿处饰卷草纹,内壁为缠枝莲纹,内底为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菊纹和莲瓣纹。沙底,细腻无釉,泛浓重火石红。整体盘形稍有变形,釉里红发色不够鲜艳,色泽呈暗褐色。
此类盘形制为洪武官窑典型器,除釉里红外,尚有青花品种,但从传世品数量来看,以釉里红居多。总体风格上承元代大气磅礴之风,更显古朴粗犷、气势雄浑的特点。如此巨硕的大盘烧造难度很大,存在瑕疵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之前经历过战乱刚刚恢复生产的明代初年,因此即便是进贡宫廷的合格产品中,也往往会出现器型不规整、呈色不够艳丽的现象。
关于此类洪武大盘的制作用途,有学者曾认为其是像元代大盘一样,为迎合阿拉伯民族的饮食习惯,跟与中东伊斯兰地区的贸易来往有关。但是,明初的对外往来并未像元代时那样繁荣,由御窑厂烧造贸易商品似乎很难说通,同时这种大盘更多地收藏于两岸故宫;相反,收藏元代贸易瓷较多的土耳其和伊朗这种藏品并不多。所以笔者认为,洪武大盘应该还是宫廷用瓷,其用途可能与宫廷祭祀等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