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独特的北方式青铜器鉴赏(图)

独特的北方式青铜器鉴赏(图)

2016-01-11 15:38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三、浮雕五龙斗虎铜饰牌

时代为战国时期,庆阳地区博物馆收藏,1984年出土于西峰市塌头村。整体近似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3厘米。周沿向背微折,面凸起, 虎向左,尾上有细刻线条,以示毛。尾卷于背,口叼蛟龙。五条蛟龙一条被虎口咬住外,其余四条背卷虎身。右侧近沿处有一喙状凸钮,背凹,左有竖向桥钮。原可 能钉扣在革带或其他器物上。

四、虎噬牦牛透雕铜带钩

战国时代器物,华池县出土,长方形,钩似鸭首状。正面镂雕虎牛争斗图,虎口紧咬住牦牛颈部,牦牛一角刺入虎肩胛背,一角被虎前爪抓住,牛头将触地,舌从嘴角向后吐出,大尾微翘。牛腹部长毛,弯曲下垂。虎身修长,尾向下,造型生动,形态逼真。

以虎与其他动物搏斗的题材的带饰和牌饰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青海、陕西均有出土。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匈奴墓出土两件图案为猛虎与野猪 咬斗的饰牌,猛虎前肢卧地下,张口咬住野猪后腿,野猪张嘴咬住虎的后腿,虎的后肢作反转状。宁夏同心倒墩匈奴墓出土有透雕虎食羊图案的饰牌。

春秋时期的中原诸侯国,对虎也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嗜好,如礼县秦先公墓出土有锤(钅世木)做成的金虎,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中出土有虎形带銎器物 座。以虎为题材器物的大量出现,说明魏晋以前,在我国北方地区,虎是常见的动物,那个时代的北方大地,林木茂盛,植被丰富,环境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 能工巧匠的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题材。

北方式青铜器中还有一些容器,有壶、(钅复)等,其中尤以(钅复)具有代表性。甘肃省博物馆征集收藏的双耳垂麟纹铜(钅复),高约30厘米,双 立耳,喇叭形圈足。类似的器物在我省张掖、秦安等地有出土。从时代上说,垂麟纹铜(钅复)在春秋早期,其上的垂麟纹,又称环带纹,在礼县秦先公墓出土的铜 鼎及其他器物上常见。张掖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为船形,时代在战国时期,秦安县博物馆收藏的一个为素面立耳,时代属北魏早期。这件器物的发现,说明秦文化在 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某些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甘肃出土北方式青铜器的几个特点。首先,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除陇南、甘南两地州外,其他地区几乎都有出土。这说明 古代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如戎、羌、氐、月氏、乌孙、匈奴、鲜卑等在文化上有相互交流,汉族传统的农业文明与少数民族的畜牧业文明也有交流和融合。从 时代上说,从齐家文化开始,一直到北魏早期,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少数民族对甘肃开发做出的贡献。其次,北方式青铜器无繁缛纹饰,雕铸技法也较简单,但工 艺拙朴,简略而不失浑厚。最后,北方青铜器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少数民族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造的艺术品,短剑,既防守凶犯野兽侵袭,又可随身携带宰牧割皮。 饰牌上出现的动物如马、虎、鹰、鹿、骆驼、羊、牦牛、野猪等等都是草原或生活区域常见的动物,自然受到关注,并在艺术品中表现出来。

据《陇上珍藏》

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