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进不出,说得容易做时难。对于像笔者这样小打小闹的业余玩家来说,每年只不过以10%的收入来配置艺术资产,一辈子守着自己的藏品自然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那些动了杠杠、开了门面、请了工人、还一心想要在这个行业立山头的专业收藏家来说,长期不搞点经营恐怕就很难维持了。特别是像前面说到的这位仁兄的老板,对艺术的占有欲那么强,一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买,口袋里没有现金甚至还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其它办法融资进来玩。遇到资金链紧张的时候,宁愿长期欠工人工资,也不舍得卖几件藏品来渡过难关。对艺术品有发乎真诚的热爱,是好事。问题是,爱有时也会冲昏人的头脑,让我们在“爱人”面前失去理性、不能自拔。老百姓之所以常常把收藏视为“有钱人的游戏”,不外乎就是因为这一行太烧钱。试想,收藏界能像马云、王健林、刘益谦那样持有用之不竭的现金流的“土豪”能有几人?
从现实需求来看,收藏家哪怕不必依赖倒卖藏品来营生,其在其它发展方面也是会产生“出货”需求的:一是藏品更新的需要。就算再专业的收藏家,其认知力和鉴赏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路走来在所难免就会收进一些赝品或次品,何况随着阅历的累积和知识的拓宽,其审美标准也会不断变化和提升,从而推动其逐步梳理和调整自己的藏品结构,在把一些没那么好的东西淘汰出去的同时,再引进一些更好的东西。二是资源交换的需要。在投资收藏界,以物换物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交流方法和习惯。货币虽然是商界使用最广泛的交换媒介,然而,在某些收藏家的眼里,它也是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并不能勾起他们的占有欲望。因而,有时为了得到他们珍藏的心爱之物,免不了就要把自己书房里边的某件得意之作与之对换,玉成美事。
搞收藏,还是要用活水来养鱼。没有了可持续的现金流作为支撑,前面的游戏就会被一潭死水所包围。特别是对于专业的收藏家来说,本来标准就比别人高,凡事要做到精益求精并不容易。罗马并非一夜就能建成,有些事情不能一步到位,可以分两步或三步来走;这条路走不通,可以换一条其它的路来走;进不一定都是好事,出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想通了这一点,或许思想包袱就没那么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