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竹里館诗意》
“画古人就是画自己”
从上世纪60年代反映政治题材的人物画、线描连环画,到90年代古典人物大写意,在外人看来,陈冬至的画风前后转变尤为突兀,但他自己却认为这是顺理成章。“连环画以后,我避开一切繁杂,开始读书,老庄孔孟、唐诗宋词都粗粗阅览。我感觉,历史在千年后的今天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人性根本的东西一如往昔。孔孟的理论对当今社会亦有大作用。”自此,陈冬至对那些彻悟人生、富于玄理思辨气质的哲人体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老子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高山仰止。它讲述的道理涵盖军事、政治、哲学、养生和做人。”陈冬至在自藏的《老子》一画上如是题词:“老子者,道家之创始者也,著玄玄道德五千年,为芸芸众生开众妙之门。真千古之奇书也。”陈冬至认为,老子是百读不厌的,虽然他也有过这样的疑问:“千秋万代能透知老子者,有几人耶?”但道家“道法自然、无所不容”的理念深深影响着陈冬至,让他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的浩浩世途中心如止水,让他的大写意人物画寂寥平淡、不涉俗流。
“绘画的内涵在于画自己想画的,画自己对人物真正的理解。既是画古人,也是画自己。”道家哲思体现在陈冬至的画里是有温度的。他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尘世风云、人间沧桑与画面人物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于是你便在这片沉潜深厚的氤氲画面里看到了把酒对月的苏东坡正微微摇头,手握诗卷的李清照正偷偷擒泪,策马而来的韩愈正凝噎话别。
在这些文人中,陈冬至还是更钦慕苏东坡,他自认对东坡先生还是略可感知一二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在去世前发出这样的感慨,深深地触动着陈冬至。“先生一生坎坷,几经起落,却在生命将尽之时语带诙谐地调侃,这样的自我解脱能力真是令人钦佩!”在陈冬至心中,苏东坡是榜样,亦是知音,所以他更能读懂苏东坡豪迈气度以外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越久,苏东坡的形象就越挺拔。他毫无怨言,给后人留下的都是浩然之气,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叔本华曾说:“如果你自己的眼神关注的是整体,而非个人的一己命运,那么你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会更像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陈冬至在冲破磨难自我修炼的岁月里,让自己眼界大开,心胸辽阔,自然也将自己从“受难者”的阴霾里救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