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考试现场
翻看国美历年国画系的招生试题,21世纪以来,西方素描和色彩基础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基本处于两者兼顾的状态,尽管其中有几年素描、色彩占了考试的主导,但很快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的艺术规律没有考核到,以至出现了“国画系学生不会拿毛笔”的问题,导致整体艺术水平的下降,而后,中国画的传统考核又回到了考题之中。
一位资深艺术学者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表示,中国画考试中增加古诗词的考核并非新鲜事,早在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中,诗词古文金石一直是必学必考科目,“因为中国画在宋元以后并不仅仅是单纯强调技术性的,更是人文之学,是文人之画,但上世纪中叶一些教育的错误理念有着一种文化虚无主义,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以至于中国画专业必须以西式美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考查,现在该到了纠偏的时候了,纠偏其实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这或许只是第一步。”
对于近年来考题的变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当今正处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西方绘画理念正在中国画领域‘大行其道’。目前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画的‘创新’就是要‘中西结合’的共识,并且各类实用美术(如设计、影视、动漫等)也处于西方元素占主流和领导地位的现状。因此,大多数国内美术院校在国画专业上的招生出题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似乎也‘合情合理’,中国画专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如今,纯国画的考生生源少之又少,高等艺术院校中大量的中国画教师的素描、色彩、造型等能力要强于其书法、传统绘画的功力。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西化’的招考与教学模式。然而,近两年来时风有所“转向”,比如诗词、成语等中国文化大热,书法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大量普及。在传统文化精神不断地深入地影响整个社会之时,我们的国画专业似乎也感应到这一变化,并从招考上率先反映了出来。”
而对于关于“传统的回归”和“全球化的语境”的老生常谈,谷文达认为,这似乎在老一代“民族主义者”和新一代的“去中国化”中无止境地讨论,而讨论的关键在于中国是“东方主义”的代表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