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2 刘贺的牙齿里藏着什么秘密?
揭开棺盖,考古人员发现,虽然骸骨保留不多,但刘贺的牙齿却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漆面罩之下,他的上下齿紧密咬合在一起,牙齿上方,还能辨认出小部分鼻骨痕迹。
携带着刘贺DNA的牙齿,已经于2016年被送往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检测。
它被称为“非常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牙齿所携带的信息可能是惊人的。
首先,它可能可以帮助寻找到刘姓皇室的后代。此技术的原理是,Y染色体永远是父子相传的,子代能完整地继承父代的Y染色体主干而不受混血影响。
杨军说,“现在我国所有刘姓DNA资料还是蛮齐全的,但是这些DNA的资料里面,搞不清楚哪一个是刘邦和汉武帝传下来的皇室血统。有了海昏侯的牙齿就可以实现了,他是正宗的皇室成员,汉武帝的嫡亲的孙子。”
据工作人员介绍,DNA技术曾多次在考古中使用。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墓深陷真假纷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曾联合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用DNA技术解答“曹操墓”真伪之争。
除了遗传信息之外,杨军称,牙齿还可透露更复杂的信息,比如海昏侯去世时的年龄、平时的食物喜好、疾病状况,甚至可以恢复他的形象。“这是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事情,理论上肯定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复杂,所以需要时间。”
焦点3 失传的《齐论语》意味着什么?
在主墓出土的众多竹简中,海昏侯考古团队公布了两张竹简图片。这是他们在做红外扫描时的发现。
这两张竹简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竹简正面写有“智道”,反面写有:“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汉代“知”、“智”互通,由此可知,“智道”即为“知道”,这枚竹简上书写,就是《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在古代,流传的《论语》包括三个版本,《齐论语》、《鲁论语》和《古论语》。分别是在齐国旧地流传、鲁国旧地流传、用古文字所写。
《齐论语》和《鲁论语》、《古论语》最大的区别是多了两篇,一篇叫《知道篇》,一篇叫《问王篇》。
而现行的《论语》,是西汉末年的安昌侯张禹把《鲁论语》和《齐论语》综合后的版本,《齐论语》到汉魏时就失传了。所以人们至今不知,《知道篇》和《问王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杨军说,如果到释读时确是如此,那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可能在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则认为,《知道》一篇的发现,主要是可供人们了解《齐论语》这一部分独特构成的内容,价值较为有限。“假如在今后的清理过程中,除《知道篇》和《问王篇》之外,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齐论语》内容的话,或许会有更为深刻、同时也更富有学术内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