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坑、窖穴、井此次发掘灰坑、窖穴、井共63个,其中约30个灰坑(包括窖穴和井)中出土有陶范(多则上百块,少则几块),共计有800块左右,有代表性的灰坑为H4、H8、H25,井为H13。
T5:H4,位于T5 内,开口于5层下,占据全部探方,口距地表1.60~1.80 米。深0.25~2.50 米。填土为灰黑色。含陶范、窑壁、炉壁、陶片、原始青瓷、红烧土块、木炭、兽骨、骨器。H4 内出土陶范二十几件,部分陶范花纹制作精美。其中有一件陶范,保存完好,榫卯结构清晰,陶范内壁带状纹饰、施乳钉纹、云雷纹、推测为鼎范。
T2:H8,形状呈椭圆形,口大底小,斜壁。位于T2 东隔梁下,开口于4 层下。南北长2.60米,东西宽1.20~1.86 米,口距地表1.86米,深0.40 米。H8 应为陶范废弃堆积坑,内部堆积以残陶范为主,出土约有300块左右,还包含少量陶片、兽骨、木炭、红烧土粒等。
T7:H25 形状呈椭圆形,口大底小, 斜壁。位于T7 中部,叠压于L5 下,口距地表1.80米。南北长1.40 米,东西长1.20 米,深0.55米。填土为黑褐色土,含陶范、陶片、铜针形器、红烧土块、兽骨等。H25 内出土陶范(外范和内范) 十几件,花纹精美。另外出土的铜针形器,长13 厘米,应为制范工具。
与铸铜有关的遗迹 阴范坑:H53,位于T2 东隔梁下,开口于4层下,打破生土,被G10 和M31 打破,口距地表1.80米。长方形竖井式土坑,原坑口被破坏,呈不规则形。口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96米;底南北长1.68米,东西宽1.15米,口下3.20米到底。坑壁陡直,加工平整光滑,坑壁隐约可见加工痕迹,坑口处发现有脚窝,近底部坑壁四周有塌陷,平底。底部约有0.90 米厚的木炭层。H53 出土有制范工具和大量陶范、炉壁等器物。
烘范窑:H33,位于T7 东部,叠压于L5下,打破M23 和生土,口距地表1.70 米。坑口、坑底均呈圆形,口小底大。窑壁加工平整光滑,隐约可见加工痕迹。窑壁和底部经过火烘烤过留下的2~5 毫米厚的烧土壁,烘烤均匀,颜色呈橘红色。平底中央有一个长方形小坑,长0.48 米,宽0.45 米,深0.38 米,坑内填满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