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加强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绩效考评
2018年是博物馆免费开放的10周年。10年来,免费开放给公共文化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对新时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哪些新启发?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的采访。
马萧林表示: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10年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0年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公众参观数量大幅提高,目前,全国博物馆年接待观众已达9亿人次。
其次,对每一家博物馆而言,这10年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系统内部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行政管理、文创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博物馆展览水平和社会宣传教育的功能,同时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不断增多。在向国外推出展览或引进国外展览的过程中,博物馆在国内国际的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873家,在2017年5月的公开报道中,在这4873家的博物馆中其中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4246家,占到博物馆总量的87.1%。“博物馆免费开放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发展可谓独树一帜”,马萧林如是说。
与此同时,马萧林也谈到,免费开放的背后,同样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和提升的环节或问题,比如少部分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之后,对提供更好的展览动力略显不足。
对此,马萧林建议:
今后应加强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绩效考评,督促提升其展陈水平,提高博物馆人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
同样,今后河南博物院也将在博物馆智慧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展陈水平的同时,开发更多优质的文创产品,让观众可以通过使用、欣赏文创产品来进一步增加对文物的认知和了解。
马萧林还谈到,
希望中央财政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经费补助力度和补助范围,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当前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数量已经将近9成,但是也有一部分博物馆并没有纳入经费补助的范围,另外有一些获得经费补助的博物馆现在也开始面临经费不足的现状。因此,中央财政需要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级别的博物馆针对性地加大投入,从而促使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