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古琴:不应消失的美丽(组图)

古琴:不应消失的美丽(组图)

2018-06-20 11:45 文章来源:音乐基础知识课堂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800012e7e0dd4d79bcbd57c53280719e

钢弦与丝弦有何不同

穿上“铁甲衣”的钢弦,与传统的丝弦有何不同?香港琴家黄树志曾多年潜心研究钢弦与丝弦的特性对比。他认为,钢弦相对于现代丝弦的优点主要在技术层面,比如:结实耐用;性能稳定,不因温湿度变化而跑音;张力强,容易调到标准音高;音量大,适合舞台演出及合奏;音色亮,利于普及推广,等等。而这些差距,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现代丝弦自身品质下降而产生的。相对于钢弦,丝弦的优点则主要体现在艺术层面:丝弦音色古朴,有人和之韵;出音有力,余音消失快,给人以音质饱满之感。著名琴家吴文光曾说:“丝弦之美,在其柔韧而长,润泽而宽,清丽而圆,别有一种戛玉之趣、怀古之思。”相形之下,钢弦“金石之声”太重,余音冗长,特别是弹空弦时有一种比较刺耳的金属噪音。正如黄树志所说:“钢弦琴可以说是现代发展出来的新的舞台风格古琴,但并不表示可以取代原来传统风格的丝弦琴。即如用原子笔代替了毛笔,虽然使用上方便了,但在书法艺术上两者绝对是不可相比的。”

丝弦的传承乏力,从表面看是传统作坊式生产模式被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冲击淘汰的结果。但若从更深层的文化视角看去,丝弦的没落,则不啻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乏力的缩影。随着钢弦的普及,传承数千年的古琴文化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为了适应钢弦的特性,古琴的琴体结构需要调整,引发古琴的斫制方式改变。同时,琴曲的打谱演奏、琴人的交流,乃至琴学的研究等都随之变化。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