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早期佛教造像也在中印度至长江流域传播(组图)

早期佛教造像也在中印度至长江流域传播(组图)

2018-11-14 11:2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阮荣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汉代四川通往印度与西方的主要通道汉代四川通往印度与西方的主要通道

“U”字纹螺髻通肩衣佛像之所以率先到达四川,除了造像简洁易行以及有“优填王造像”推崇的因素外,或许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即与当时?赏弥政府的支持有关。于四世纪初,笈多王朝一统天下,并于五世纪中后期(430-480年),笈多艺术达到顶点。创造了“笈多式”与“鹿野苑式”两种风格的造像。“笈多式” 主要影响中国的炳灵寺与云冈以及龟兹等地区,“鹿野苑式”影响波及阿旃陀及整个东南亚。

三、吴地佛教造像的兴起
就现有早期佛教造像资料统计表明,四川及其周围地区以汉代造像为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以三国、西晋造像为多,邺城、西秦、凉州一带则以十六国造像为多,这即是早期佛教造像入传中国的时空差。佛教造像进入中国所到之处,表现形式与依附对象各不相同。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佛教造像则大致显现出四个特点:

(一)“行像”及其汉化

汉至三国间,在徐州、建康一带先后笮融行像浴佛、康僧会设像行道等的热潮,笮融“黄金涂身,衣以锦采”的童子像,山东沂南汉墓中的童子项光像等,均表现佛诞故事的内容,表明吴地支谦或所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在当地产生的影响。

(二) 丧葬中的来世天堂

联系笮融崇佛的记载,一次活动即达万人参加,若是每年进行浴佛节,加上僧人平时的说法颂佛活动,必然在百姓心中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江左大法遂兴”。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丧葬仪式把佛教推向一个民间“崇仙尚佛”的热潮阶段,佛像逐渐进入了百姓自觉供奉的阶段。

与四川一带佛像以摇钱树为主体一样,江浙一带可以魂瓶为代表。我们从云南、四川至江浙等长江沿线诸多博物馆中发现大量尖顶帽俑。而梁慧皎的《高僧传》中,有大半高僧活跃于江南,而其中于北方丝路南下的高僧人数并不多,或大多就在这长江沿线尖顶帽东行的人流中。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