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出天价的信札拍卖(组图)2017-07-05
1995春拍翰海《致冯国璋大总统信札》十七通等各家信札二十余通,成交于5.5万元。近些年来,内地拍卖场上信札拍卖一浪高过一浪,出现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名人与艺术家的往来信件,吸引了大量历史爱好者、研究者、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们的竞相追逐,拍卖场上也不断创出天价。先冷后热的信札拍卖国内名人信札拍卖最早开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首场拍卖书法专场中有徐悲鸿行书15通信札的册页,估价为10-12万元,平均每通信只有7千元,最后流拍了。而在2004年,依然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让人记忆犹新的名人信札拍卖,应该是在2009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上,13通27页“陈独秀等致...
用另一种方式为中雁注解 冯晓京创办民间艺术博物馆(组图)2023-01-06
在白石下印的白慎河畔有一栋三间八层的楼房,从外观看平平无奇,内里乾坤却让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楼房主人冯晓京热衷于收藏书画、瓷器等艺术品,二十多年间收藏了1000多件珍贵稀奇的艺术品,致力于创办民间博物馆,传承与展示中华文化艺术领域的璀璨成果和独特魅力。目前,博物馆已经通过相关审批,定名为中雁艺术博物馆,将于春节后正式对外开放。热衷艺术冯晓京是白石街道玉甑社区下印人,今年57岁,他身上有很多头衔:上海弘泊书画院创始人、温州市温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委员会原委员、吉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如今,他又多了一个新头衔——中雁艺术博物馆馆长,这是他最看重的头衔,事业上处于半...
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第一人 他才是真土豪(组图)2018-06-15
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第一人他才是真土豪民国时期的书画收藏,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收藏规模越大,越有眷恋情结,不肯以其轻易交易赚取个案中物的利润。为爱而藏;为嗜而藏;为信仰理想而藏。如“民国六大收藏家”: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堪称“20世纪六大中国字画收藏家”。今天要讲的庞元济,乃是“六大收藏家”之首,其收藏书画数以千计,被王季迁称为“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在收藏界与张伯驹并称为“北张南庞”。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民国六大收藏家: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家产丰厚,子承父业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
揭秘2018博鳌亚洲论坛国礼背后的故事(组图)2018-04-12
2018年博鳌国礼——大宋官窑《永泰瓶》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近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作为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开篇之作,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举行可谓是举世瞩目。而作为国礼出现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大宋官窑钧瓷作品《永泰瓶》,更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使者的身份,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各国领导人面前闪亮登场,凭借古朴典雅的造型和厚重恢弘的气势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记者也采访了负责为博鳌亚洲论坛制作国礼的大宋官窑,揭秘国礼背后的故事。连续16年!大宋官窑再次当选博鳌国礼据大宋官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已经是大宋官窑与博鳌亚洲论坛合作的第16个年头了。本次提供的国礼《永泰瓶》,是经过近半年的设计、反复试烧...
藏界福音 用手机也可以鉴定估价(组图)2016-03-11
一幅成交价高达1.2亿的齐白石《百虾图》实为赝品;一名男子30年前3500万买青铜器今被鉴定为假货;一幅据称徐悲鸿之手的油画,在中国一场拍卖会上拍出了7280万元的高价,但事实证明那幅画是在徐悲鸿去世30年后画成的,是中国一家著名美术学院的一个学生在课堂练习期间画的;在北京的一场拍卖活动中,一套据说可追溯至大约2000年前汉代的玉雕梳妆台和凳子,以330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但专家们指出,在汉代,中国人不坐椅子,而是席地而坐。最终,相关玉雕行业负责人承认,这套工艺品是当地匠人在2010年加工的;中国20世纪绘画大师齐白石于1946年完成的水墨画《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的惊...
2017 “白手套”盘点 看全年拍卖战绩如何?(组图)2018-01-19
李可染《桂林山水甲天下》立轴(谷牧题签条:可染老桂林山水),成交价1840万元对于拍卖师而言,最高荣誉就是在全场拍卖结束时被授予“白手套”,这意味着拍卖专场达到100%的成交率,也代表着全场买家对于该拍卖专场的最高程度认可。“白手套”并非偶然现象,它体现了拍卖公司对于专场设置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更是基于专家团队对于拍品的系统化梳理及具有市场前瞻性的选择和判断。在艺术品市场的调整时代,“白手套”专场的出现,更像是寒冬里一抹温暖的光。2017年白手套盘点,共诞生81场白手套;特别为一件拍品设置一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诞生81场白手套,保利拍卖系最多,总共15场,其次是中国嘉德,共10场;值...
廖静文:一生只为徐悲鸿2014-02-14
廖静文,湖南长沙人,生于1923年4月。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1953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57年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徐悲鸿传》。 她与徐悲鸿先生伉俪情深,因徐悲鸿的突然离世,婚姻生活在第七年戛然而止。但她却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国家、为民族守护徐悲鸿的遗产,传播徐悲鸿的思想,弘扬徐悲鸿的精神,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 她把价值连城的画作、藏品与个人房产都捐给了国家,她为保护国家财产竭尽所能,她默默资助着八十多个贫困儿童上学读书,死后也不会有个人...
古玩艺术品投资正当时?(组图)2017-12-29
具体来看,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呈现如下趋势:首先,高端古玩艺术品已经在回暖的道路上了。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籍善本、碑帖、佛像、瓷器近两年都有了不错的表现;表现不太好的仍旧在调整的主要是在当代书画、当代艺术上面,由于当代的东西数量多,受众面广,因此影响面很大。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和收藏者更加看重藏品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由于藏家对于真品的进一步渴求,人们开始更加愿意到品牌拍卖行、画廊和艺博会去买东西,这些年古玩店、地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从这一角度上看,似乎是江河日下、哀鸿遍野。实际上,这表明了市场在逐渐成熟中不断在洗牌。文玩市场由于炒作过头近两年下滑显著。由于其投资性不足,主要适合艺术消费和装饰,...
民办博物馆:狭路求生(图)2012-09-13
工艺品占领古玩市场(组图)2015-10-27
苏富比2015秋拍明初钧窑天蓝釉鼓钉三足水仙盆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乔红涛最近,许多收藏品的价格一直在走低,成交量萎缩,生意清淡是目前国内所有古玩收藏市场上的现状。究其原因,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其实还有两个因素也非常重要。首先是古代艺术品货源的逐渐枯竭直接影响了收藏家的热情。许多老收藏家或商家对此都深有体会,二十年前,那时的市场上到处都是老东西。那时真正是古玩市场,而且是买方市场,当时只要有眼光,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能买到好东西。而现在的古玩市场叫做艺术品市场可能更恰当。真正的古玩减少,对藏家影响很大,长时间不能在市场上收藏到满意的藏品,许多藏家就会渐渐失去逛市场的兴趣,也就直接影响了市场上的人气...
科海追星·张飙诗书四百篇(组图)2023-06-28
编者按: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让崇尚科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在科学的土壤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人民美术网特别持续推出科海追星·张飙诗书系列,以飨读者。以此向创新、严谨的科学家们致敬!让我们一起跟着张飙先生的诗书走进这些科技巨匠,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张飙简介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地书画研究院院长,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曾举办8次个人主题书法展。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
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揽获5.08亿港币(组图)2015-12-01
常玉(Sanyu)《黄桌上的菊花瓶》,油彩纤维板,59.5 x 39.8 cm,1940年代估价:HK$ 10,000,000 – 15,000,000来源:法国私人收藏(现藏者家属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2015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总交易额达5.08亿元港币(约合4.19亿元人民币)。拍品数量上较之今年春拍有所减少,73件上拍的作品中共有10件流拍,成交率为86.3%。在此次夜拍中,共有5位艺术家的作品打破了此前的成交纪录,分别是长期居住于巴厘岛的荷兰籍艺术家鲁道夫·邦尼(Rudolf Bonnet)的《市场情景》(1948)以2588...
拍场老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组图)2012-09-20
红木进口政策收紧 “替身”加剧涌现 (图)2016-10-31
贾丛丛/漫画红木家具起源于明清,因其古色古香、既有实用性又有保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多重特性,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但是,由于红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历史上就常出现红木资源枯竭的情况,相应的红木替代品也不断出现。近期,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17次缔约国大会上,将多种国内红木家具常用树种列入国际管制,加之运输上“限吨令”的颁布,原本萧条的红木市场除了在原材料进口交易上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管控之外,海陆运输费用也将增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对红木市场带来新一轮盘整,也加剧了红木替代品的涌现。那么,红木替代品的出现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谁将成为下一个红木接班人?历史趋势新品种交替...
陈鸿寿书法作品欣赏2015-08-24
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拔贡。工书画、篆刻。是清代艺坛一代大师。陈鸿寿于艺术涉猎广泛,而且造诣极高,为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出入秦汉,绘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他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成了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瓷肆,奇崛老辣。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但在结字和章法上,用笔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