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新《风荷》2023年
创新不能丢了笔墨
上观:您是如何理解海派绘画的?
杨正新:海派绘画与岭南、京津等地的绘画都不同。海派绘画根植于上海的文化土壤,上海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魄。古今中外的绘画特色,只要可以为我所用,皆可拿来。
上海中国画院既有林风眠、关良等一批融汇中西的画家,也有吴湖帆、陆俨少、贺天健、谢稚柳等一批坚守传统的画家,可谓百花齐放。正如程十发先生所说:海派无派,海派就是善于吸收各地的精华,自由、开放、包容。
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家虽然各有千秋,但都很讲究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如果不讲究笔墨,就等于放弃了中国画的特色。
现在有些年轻人在变革、创新的过程中非常讲究色彩与造型,求新求快,但不太在意笔墨,这是令人担忧的。
上观:笔墨看似简单,但并非一日之功。
杨正新:笔墨线条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张弛有度,能体现画家的涵养,表达内心的情感,是很难的。需要一定的火候,还要修养的积累。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看一张中国画,首先就是看线条。因为,看线条就知道这位画家对中国画的理解程度。正如程十发先生所说:好的中国画家必须要有好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