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外交岗位上退下来后,当得知要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礼仪大使时,我感到无比荣幸与兴奋。因为,早在8年前,我与上海市申办世博会就已结下不解之缘。
2002年春,上海市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凑巧的是,波兰也是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国之一。在互为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确保对我申博的支持,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遵照国内指示精神,使馆经过认真研究,向波方提出在被淘汰情况下相互交换支持的建议,并约见波经济部主管副部长交换意见。
我首先介绍了中波关系近况,指出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包括经济合作领域。在此大背景下,双方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中更应相互支持,进行友好的平等竞争。这对双方都有利,并可成为两国长期合作的基础。
对方表示,他赞同大使对两国关系的评价。波经济部长即将访问中国,将在北京举办大型经济展览会并愿访问上海。关于交换支持事,某些国家也提出相似要求。除了经济因素外,当然也要考虑政治因素。他本人对上海有好感,如波自己不能成功,也希望最终能支持上海。但此事还要听取外交部的意见。不过,大使此次专门来访也很重要,他会立即向领导报告。
我对波经济部的积极态度表示感谢,指出中方对经济部长访华和在北京办展非常重视,也欢迎部长访问上海。中波两国人民有传统友谊,包括在最困难的时期都能相互同情、相互帮助。这次申办世博也完全有理由相互支持,这也是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合乎逻辑的发展。
当天下午,我到波外交部会见主管司长,通报了与经济部官员会见的情况。此后,又分别拜会了主管对外关系的国务秘书和分管经济的副总理,介绍了上海市申办世博的情况。他们对友好竞争、相互支持的建议都颇感兴趣。
副总理是波兰著名经济学家,曾访问过中国并在研讨会上作过学术演讲。他还将一份演讲中文译稿和《全球化与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预测》专著俄文译本送给我。该书主要阐述对全球化与冷战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各国转轨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认为改革与发展必须相辅相成,强调中国发生的变革对中东欧国家转轨和全球化进程意义十分深远。经我们使馆推介,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该书。
为了给弗罗茨瓦夫市申办世博造势,波方邀请驻波使节参观访问弗罗茨瓦夫市,宣传该市的古老文化和现代成就。在出发前,波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专门给我打招呼说,鉴于中国上海是弗罗茨瓦夫市申博的竞争对手,当地记者可能会提出要采访中国大使,让我有所准备。
果然,在抵达弗罗茨瓦夫市参观的第二天,数名电视记者找我采访,问及对弗罗茨瓦夫市的印象以及与上海相比,哪个城市更有希望在申博中取胜。我称赞了弗罗茨瓦夫的古老文明、近几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和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希望该市能与中国城市加强交流合作。
关于后一个问题,我回答说,作为驻波兰大使,我希望弗罗茨瓦夫市获胜;作为中国大使,我希望上海市获胜。我相信,有着传统友谊的中波两国人民会在这次平等竞争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当天晚上,地方电视新闻中播出了这次采访,次日的报刊也都予以客观报道。
2002年12月,在摩纳哥举行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秘密投票。波兰主管经济的副总理率团前往蒙特卡罗,主动拜会了中方代表团并表示,波方将按照业已达成的协议进行投票。经过几轮紧张激烈的角逐,上海市终于脱颖而出,而弗罗茨瓦夫市在第一轮投票后即被淘汰。这一结果出乎波兰的意料,某些媒体除抨击政府对申博支持不力外,还对获胜者说三道四。引人注目的是,波兰总统也就上海申博成功发表谈话。他说,选择上海举办世博会,这正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实行开放政策的一种奖赏,也预示着21世纪文明中心正向亚洲转移。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虽已进入花甲之年,但我的心仍怀有深厚的世博情结,也像其他许多年轻志愿者一样,愿以自己的优质服务为上海世博会成功而奉献一分力量。
参加接待出席世博会外国领导人工作的共有30名大使,除10人为现职大使外,其余均为退下来的老大使。我们分成10个小组,每次轮流去上海服务三周。我们的对外身份是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无论是代表政府主持国家馆日正式活动,还是陪同参加国贵宾接待全过程,有时从早到晚“连轴转”10来个小时,去机场迎送也常是深更半夜,我们都能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具体服务工作,努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体现我国的公共外交。
2010年,作者在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日上致词
国家馆日活动是世博会重头戏,各方都很重视。在一些细节安排、敏感问题处理上,我们老大使注意发挥熟悉对象国国情和人脉的独特优势,积极利用世博外交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巩固与各国的传统友谊和互利合作,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之窗、友谊之窗、合作之窗。
上海世博会历时6个月,与会的国家、地区和组织达246个,参观人数超过7300万。这次参展国之多,级别之高,来访代表团之密集,以及观展人数之众和热情之高涨,在世博历史上是空前的,也给世博会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是充分展示世界各国文明智慧和发展成果的一次盛会,世博外交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软实力。各国代表团包括领导人和随行人员,参观后都感到“震撼”,普遍盛赞“精彩完美”,都认同这有助于增加相互理解,有利于扩大交流合作。爱尔兰总统专程前来参加馆日活动后表示:“要了解世界的发展和未来,就要到上海来,到中国来看看!”
出处 |《别样风雨情缘》 (2019年出版)等外交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