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从静物的小切口可以做出写意油画的“大文章”。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范晓楠认为,此次展览以名家邀请及全国征稿的方式,汇集了众多优秀作品,呈现出多元的创作趋向。写意油画的探索是持久的,这次我们选择静物的角度,让艺术家可以安静下来长期作业,从中探索写意油画语言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也吸引了众多青年艺术家的投稿,相信对他们未来的创作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戴士和表示,此次展览涌现出很多年轻艺术家和新作,让人眼前一亮。静物在油画题材里虽然小,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折射出艺术的品格和魅力。伴随着写意油画的深入发展,艺术家们也不断从文化、生活中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和思考。
十年耕耘:建构文化自觉与时代价值
自2015年首届展览从深圳出发,“文脉传薪”这个以“中国写意油画”为旗帜的学术品牌,已从一株幼苗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大树。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表示,10年来,他们通过年度展、全国巡展、学术研讨、文献出版等系统性工作,构建起贯通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学术体系。今年的展览以“静物专题研究”为切入点,将中国写意油画的探索推向更深层的文化自觉。这样的探索具有双重时代意义:在全球文化交融的今天,中国写意油画通过静物这一世界性题材,构建起既具民族美学特质又具当代国际视野的视觉语法;在科技加速重构人类感知方式的当下,艺术家们以静物为载体,重新唤醒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