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在石家庄市美术馆展出的清凉寺三菩萨壁画摹本。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摄
巧遇:掀开历史遗失的一角
2010年春,我带队去行唐县做文物点复查工作,在县政府招待所前厅墙壁上看到了一幅彩色大照片——三位菩萨衣袂轻扬,眉目含慈,金红交叠的华彩穿透岁月直抵人心。
平时,我对古代壁画关注颇多,特别是河北的壁画。但对眼前的三菩萨壁画,我竟一无所知。
三尊菩萨均被分作大小不等的4块,又拼在一起。观音菩萨为主尊,左边是普贤菩萨,右边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凝眸而立,衣着华丽,体态轻盈。绘制大气、精美,设色采用矿物质颜料,显得沉稳厚重。画师兼用沥粉贴金工艺。可以想象,当初它是多么富丽堂皇。
从照片来看,当时揭取者已考虑尽量让人物面部和手部完整。只是揭取技术不够成熟,分割部位丢失的画面较多。尽管如此,依然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庄严神圣气息。
招待所老管理员见我驻足良久,便叹道:“这可是咱清凉寺的老物件,早漂洋过海成了外国的展品。”当时,同行的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闫炜告诉我,三菩萨壁画早已流失到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而且壁画是明代的,高达4米。我既心痛又吃惊,马上想到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壁画和曲阳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但那两处壁画年代比它都早,而且这三菩萨壁画透出的气息并不像明代壁画。
为何会流落海外呢?我决定弄清楚其来龙去脉。
寻踪:跨越时空的追寻
行唐清凉寺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因历代达官显贵等去五台山进香会在此歇脚,故又名“歇脚寺”。相传,是五台山僧人在寺内绘就了三菩萨壁画。走访中,我了解到许多信息。
村里老人回忆,上世纪20年代,战乱致使清凉寺大殿坍塌,只剩下三菩萨壁画和承载着它的那堵墙。如果连下几场大雨,墙可能坍塌,壁画也就毁了。清凉寺附近上碑镇有个叫张老盘的人,觉得壁画非常好、有价值,便通过古董商找来买主,将壁画分割成十二块装箱运走。自此下落不明。
上世纪90年代,行唐籍的资深外交官刘光耀在德国慕尼黑宴请到访的中国代表团。刘光耀先生于1940年生于行唐县刘七里峰村,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曾在上世纪90年代先后担任我国驻德国大使馆政务参赞兼研究室主任和我国驻德国慕尼黑首任总领事。席间,代表团中一位成员问:“刘总领事,您老家是哪里的?”他答道:“我老家是河北省行唐县。”代表团另一位成员马上说:“我曾访问过英国,参观过大英博物馆,亲眼看到一幅来自中国行唐县的三菩萨壁画。”
家国情怀深厚的刘总领事兴奋不已,便向他询问壁画的相关情况,感谢他提供的这个重要信息。
1997年初的一天,时任行唐县委书记的李遵英接到了刘总领事的来信。信中内容深深触动了李遵英,他马上进行核实。果然,在行唐历史上确有清凉寺,寺里曾有三菩萨壁画。只是清凉寺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三菩萨壁画也不知所踪。
此事成为深藏在心的牵挂。2002年2月,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李遵英率团到欧洲考察。他特意赶到大英博物馆,亲手拍摄了多幅三菩萨壁画照片。“中国馆展厅平面呈长方形,一进正门,两边陈列着其他文物,正对面便是我们那幅三菩萨壁画,极其震撼。”至今他仍记忆犹新。
回国后,他精心装裱了一批三菩萨壁画的照片。我在行唐县政府招待所看到的照片,正是其中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