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川、潘庆中、许思涛联合主讲谢绮红主持
潘庆中通过三个鲜活的历史案例,揭示了经济周期与艺术发展的紧密联系,展示了经济繁荣如何为艺术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从景德镇瓷器(china)如何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到宋朝经济的空前繁荣与《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巅峰展现时代经济与艺术交相辉映的辉煌;再到美第奇家族如何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艺术的飞跃发展。而英国鼎盛时期的大英博物馆、美国崛起后的大都会博物馆均以经济霸权吸纳全球艺术资源,也更加说明艺术品的归属是经济周期强弱更迭的缩影。潘庆中指出,艺术抉择的本质是经济实力的外化,只有经济繁荣发展,艺术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空间。
许思涛带领观众回顾了历史上的经济周期与艺术市场的互动关系,指出每一次经济周期的变化都会对艺术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并从当前国际局势切入,分析了中美博弈、消费转型与艺术市场的未来走向。许思涛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加剧全球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巨大的潜力。许思涛还深入剖析了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的艺术市场趋势,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与投资策略建议。他强调,在全球经济新周期下,艺术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为艺术家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覃川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AI技术如何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灵感与可能性,如何推动设计教育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全球共享与传播,为观众带来了关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思考与实践探索。覃川强调,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更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他呼吁艺术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同时,他还分享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与科技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未来规划,为观众展示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美好前景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