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于航
北京昌平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协第十届全国美代会代表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民建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画院院士
广西省桂林市第五届政协代表
北京市昌平区第六届政协委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区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昌平区文联副主席
北京市昌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法由心生
文/释华---旅美新闻学博士,自由撰稿人
艺术之路是一棵“小草”,当没有被人注意到,还或许被人践踏时。没办法,只有让自己成长,成长成参天大树。而且在成材之前,还要不断地剪掉多余干扰的枝条,枝条会分割你的营养,也会使你主次不分,方向不明。去掉支叉更是一种艰难且需要勇气的事。有时多余的支叉使你洋洋自得、沾沾自喜,因为它也是你的血汗,也是岁月之光所得,也有一片阴凉。可也只是一片阴凉,不要为其所满足,那样就不会成为参天之材。多吉者必慎,长寿者则仁。
每次到于航的画室,他总是在笔耕不倦,古人所云的“得心应手”就是此样的吧。我不以为学院学习会“学死”、“死画”,更不认为学院会培养出“匠人”。凡天下事都有个理法,更不可远离规矩。他自己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与心灵轨迹,并有着执着的价值观和稳定的平衡心态,按照自己的计划,他顺应自然、顺应天意,一走到底。最近看到他画的作品,给了我一个更新的认识。这些不象是为创造而画的,更象是信手拈来、随性而发的流露,正所谓脑在画、用心之作。所传达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的哲学观念。在品味墨色之美后其思想让人深醒,触动人心。
看到他的作品,明显感觉到他强烈的自信心。原来不太成熟,尚有些萌芽的念头,逐渐的清晰起来。这种自信是在未来几年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南口保卫战》565×160cm 2025年
于航中国画《南口保卫战》作品简介: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和纪念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缅怀先烈,用绘画讲述一场重要战役——南口保卫战。
《南口保卫战》局部1
风雨飘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炮火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日军在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后,妄图一举灭亡中国。从卢沟桥石狮浴血、淞沪之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直到芷江受降,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团结力量。在这些顽强的抗敌作战中,还有一场让我们不得忘怀的激烈之战,也是二战中经典的山地作战之一的英雄之战,那就是“南口保卫战”。
《南口保卫战》局部2
鉴往事,知来者。让我们通过这副大型中国画来回顾荡气回肠的南口保卫战。这段历史少有记载,画家于航用他的方式展现出了南口保卫战中的英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战争防线,抵御日军的疯狂进攻,画面描绘出了为捍卫国家而牺牲的先烈们化作了巍峨的高山与不朽的丰碑。
《南口保卫战》局部3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第一战,8月8日日军为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投入重兵企图打通平绥线,攻取石家庄、沧州、保定、察哈尔、绥远、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华北。南口、居庸关是日寇西进的第一关口。这场阻击战的战略意义甚至超过了台儿庄战役。
《南口保卫战》局部4
南口地处京城西北45里的昌平境内,为一条东西狭长,南北多山,中央凹下的盆地,是京师要塞,京城北门。死守南口,阻击敌人,给敌以最大的杀伤,粉碎了日军三天攻下南口,三月亡华的企图,为八年抗战立了首功。激战18个日夜,日军先后出动7万多人,毙伤其一万五千余人。参战6万中华勇士,3万3千余人的代价,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保卫家园,抵御外侮,血洒山河。
《南口保卫战》局部5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让我们以更深沉的敬畏回望那场淬炼民族灵魂的烈火——它锻造了不屈的精神,也警示着未来的航向。唯有以史为鉴、自强不息,才能不负那些在血色黎明中为民族未来而战的英魂,真正守护好这片他们用生命浇灌的和平热土,在历史的星空中刻下属于新时代的光辉坐标。
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回望南口保卫战。
于航中国画《南口保卫战》创作于2025年,历时6个月,作品宽5.65米高1.6米,作品人物近800有余。
《南口保卫战》局部6
《南口保卫战》局部7
《南口保卫战》局部8
《南口保卫战》局部9
《南口保卫战》局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