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一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体育大学等几十所高等学府。海淀现在也是全国知名的文教区,这些学府共同传承着北京的文脉,中国的文脉,它们给“西贵”两个字又增添了一些雅致和不俗。
海淀这个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盖神皋之胜地”的地方,背后靠着清华,右面挎着北大,前面望着京城,这里的文脉是越来越旺。中国解放后,又一颗耀眼的新星从这里升起来,这就是中关村。
海淀确实是一个在世界上也难找的地方,这里除了有50多所高等院校以外,还有200多个国家级的科研院所,中国有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聚集在中关村,它给北京的“西贵”又罩上了一层高科技的金色光环。
中关村在解放前还只有几户人家,它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这么快,现在几乎覆盖了大半个海淀?这也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
1949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成立。当时,中央研究院的各个研究所主要在上海和南京,北平也有一些,主要集中在北京东皇城根和现在的动物园一带。1950年中国科学院重新组建就需要把这些研究所集中起来,还要扩充实验室和办公室,这就需要在北京建一个大一点、好一点的科研基地。那么这个科研基地选在哪里好呢?
竺可桢是当时的科学院副院长和计划局局长,他说,科学院的研究基地应当靠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附近现成的交通条件和水电设施,不管对建楼还是对以后的科研工作这都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科学院的发展必须借助高级科研人才,哪里科研人才最好最多呢?当然是清华和北大了。所以选来选去,就选中了中关村这一片。
9年后,以前还是个自然村的中关村,就全部盖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和宿舍,从此以后,“中关村”就不是村了,成了和“科学院”可以通用的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