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被称作通州的地方总共有五个,西魏时候有今四川的达县,五代后周有今江苏的南通,宋代有今河南的浚县,辽时有今吉林的四平,另外一个,就是位于现在的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最东端,有“北京东大门”之称的通州。
这五个通州中,为什么只有北京的通州能够中外闻名,久盛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取漕运通济之义”,就在于它是京师的“左辅雄藩”,是北京的卫星城。
自古以来,通州就是京东交通要道,万国朝拜,四方入贡,商贾行旅,每天车水马龙。整个通州城,南北东西街巷整齐,店铺银号星罗棋布,驿站客店生意红火。元朝在通州修建的漕仓有富有仓、富衍仓、庆丰仓、足食仓、延丰仓、有年仓等,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祈福。
明清两代也在通州设有多个官仓,可存漕粮数百万石。来自外地的瓷器运到通州进行批发,形成了一条专门经营瓷器的瓷器胡同。皇木厂的地名也是源于用来建筑皇宫的木料要在这里进行运转加工。另外,还有许多盐场、木瓜场、竹木场等。
漕运又带动了通州经济的发展,很多商户在通州建立了商业会馆和漕运会馆。在盛世通州的商会有山西会馆、晋冀商会、山东会馆等10多家。会馆文化顺应历史而产生,又随朝代的发展而消亡,但其500年的文化史却极大地丰富了首都的文化宝库。
运河漕运,国脉所系,历代统治阶级把通州作为南粮北调的漕运和仓储重地,因此通州便有了“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千百年来,北有通州,南有杭州,凭借一条人工开凿的大运河,保持着贯通中国南北的经济大动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