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不仅是狩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座绿色长城,因为它不仅在提高清军的战斗力、促进各民族团结和防止沙俄入侵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更因为它担负着护卫京津冀大北京生态安全的重任。
我们到木兰围场,站在制高点向北望去,可以看到横亘在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之间有一系列的大坝。在大坝上向下俯视,北面辽阔的浑善达克沙地上,一座座沙丘像海啸掀起的巨浪,向南滚滚涌来。沙海的南端,是连接北京正北方向风口的三大风沙通道,这里地势又高,在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气流的作用下,风沙就像被一台巨大的鼓风机吹动,居高临下沿着大风道吹向京津地区。而在这三大风道入口处的,正是木兰围场这道绿色长城。围场中丰富的森林植被牢牢锁住了北方吹来的沙土,使它们不至于形成流沙,从而使北京能够免受风沙侵害。
木兰围场的森林、草原和湿地不仅阻挡了风沙,还具备着拦洪蓄水、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滦河的最初源头就是从这里发出的。木兰围场自建立之初就遵循了维护自然生态、保持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自康熙到嘉庆,包括从未到过木兰围场的雍正帝,都严令“民人不得滥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严加看守,还规定“遇母鹿幼兽一律放生”等,这都是古人朴素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的体现,在世界自然保护史上也是非常难得和具有开创意义的。
自只可惜道光继位以后,大清的国力已经衰落了,也没有精力和财力举行秋狝大典了,清廷不得不于道光四年(1824)宣布秋狝礼废。尤其是同治、光绪年间,内忧外患使清王朝风雨飘摇奄奄一息,清廷不仅顾不得木兰秋狝这万世当遵守的祖宗家法,反而掠夺围场的资源以换取白银。最后一次,咸丰传令下去,说要到木兰围场打猎,结果却是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去了,一年之后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