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粮仓建得好,而粮仓滋生的“仓老鼠”也格外嚣张。早在康熙时期,清朝走向富强,同时,在元、明仓弊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仓弊问题也达到了顶峰。
康熙皇帝心慈手软无法根治和肃清,而雍正皇帝在位时间短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年轻的乾隆20多岁即位,他痛下决心要彻底治理京师十三仓。结果发现,所有的官仓中都存在触目惊心的贪污行为:很多粮仓设计成了双层,下面一层是空的,只在上面撒一层粮谷;有的在米里掺进石灰,使米发涨,或者掺进沙子以掩人耳目。那么粮米都哪里去了?被人偷去卖钱了。那是谁偷的?就是那些“仓老鼠”、“仓匪”。乾隆经过严查,惩治了一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彻底整顿了管理阶层的秩序,使国力大增。
清中期以后政治腐败加重,财政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此时,社会治安也相当恶劣,常有匪徒在各仓场附近聚众抢劫,毫无忌惮,所以官仓存粮量日益减少。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漕运制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到光绪年间干脆彻底废止了,京城和通州的官仓也就逐渐闲起来或者改作它用。随着封建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京、通仓弊最终得以消亡,那些象征着财富的聚集和流动,昭示着富足与丰盛的皇家粮仓,现在也仅剩下了位于东四十条西北角的一座南新仓。
本文主体内容来自李建军老师的《城市中国》系列,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