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宫廷 白财神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现场拍摄)
倚坐式佛像的图像志在隋、唐时期就已十分盛行,其建立基础则是根据历代高僧、佛学家所翻译的佛教典籍中记载的内容演变而来。通过隋唐两代的发展,倚坐佛的样式亦在五代十国及宋代两个历史时期广泛流传。最具参照意义的是敦煌莫高窟第55窟的泥塑彩绘造像。该窟开凿于北宋时期,窟中彩塑以表现《弥勒经》中记载的“三会说法”场景为主,吉泉斋介绍,他们经过对比发现敦煌55窟中居中的塑像与吉泉斋收藏的一件铜像形象一致,据此推断这件塑像也是五代到宋时期的。
“这尊铜像以数个模具分别浇铸,之后再迸行铆合,其目的在于使铸像的每个局部均可做精致处理,且更具写实效果。此种工艺在公元10世纪前的中原地区佛教金属造像中十分罕见,自五代以来才被广泛采用,可谓创举。”吉泉斋介绍。
吉泉斋作为老牌的古董商所收藏的佛像年代比较早,也比较精美,相对价格也较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表示,无法在美术史上定位的佛像艺术品就会被市场所淘汰。藏家比较注重艺术品地域的重要性以及时间节点的重要性这几个方面。同时达到这些标准的佛造像非常少,这也倒逼商家不断提高自身经营佛造像的品级。
和吉泉斋一样,时简居也是第一次来参加嘉德典亚,他们带来的古董时间跨度从早期3世纪犍陀罗到清代宫廷造像,以喜马拉雅艺术为主,展品价格从几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现场的一件吴哥窟10到11世纪的高浮雕寺庙佛殿门楣,体型较大,雕刻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