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隋建国和克拉格的形式与态度

隋建国和克拉格的形式与态度

2012-04-11 11:00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托尼·克拉格、隋建国两位雕塑家日前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佩斯北京画廊举办个人展览,这当然方便了我这样的观众比较他们的创作。 

共同进行材料探索 

两位在艺术学院任教的著名艺术家最大的相似点是,他们曾经尝试用不同的材质进行有形的雕塑创作。这或许是雕塑家们的习惯性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本身的结构、外表的突出给予作品某种素质。或许从材料的选择也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至少就展示的作品而言,克拉格使用的是更光润、色彩较为绚丽的材质,制作也更为精细,而隋建国倾向使用黑灰色、粗粝风格的材料。 

我注意到托尼·克拉格每一阶段的创作风格经历的是自然而缓慢的演化,而隋建国的创作生涯的各个阶段稍微有点快速、跳跃,这或许主要是因为两位艺术家生存其中的艺术环境不同。隋建国在1980年代接受了欧美现代主义美学和创作风格的冲击,也许是因为传播迟滞的因素,他的主要倾向在于选择不同的材质、打破之前主流的形象性雕塑的窠臼。之后,他和很多当代艺术家一样,面对着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以来的巨大裂变,尝试移用社会历史符号来表达既往和当前的变化之间的戏剧性,甚至还有某种怀旧感,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中山装系列。 

尝试跨界装置艺术 

隋建国的重要性在于当同业们大量的进行主题性雕塑作品创作的时候——中国规模超大的城市改造和装修要求对此类雕塑作品产生了巨量的需求——他在进行一些更学院派、更个人的艺术思考和创作。 

对中国当代雕塑来说,隋建国一开始面对或者说开辟的是主流雕塑界之外的新空间,这给予他某种自由,并越来越用责任感进行艺术的探索,对雕塑在空间意义、时间意义以及生产机制的各个方面进行试验。就空间意义来说,雕塑本身就是有形之物,材质、造型、色彩等等的讲究已经汗牛充栋,似乎能发明的地方不多。后两方面的有趣尝试或许已经从雕塑跨界成为装置艺术或者行为艺术。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