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美术学院变革下的青年创作新取向

美术学院变革下的青年创作新取向

2012-11-19 08:48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学院是集中人类智慧,孕育新的创造力的摇篮,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基本上依赖于学院的艺术教育系统与教育资源,在现当代美术中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也大都有学院教育的背景,他们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院教育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力量不容忽视。此次大学生艺术博览会的青年艺术家在正统的学院教育体系内接受并完成艺术创作训练,他们的成长、对艺术的理解、创作方式都与中国美术院校总体艺术教育理念和方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通过这样一个大型的博览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一代大学生在学院教育改革和现代艺术实验影响下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美术学院的变革10年

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是从20世纪初逐步建立起来的。几位美术教育先驱徐悲鸿、林风眠、刘海栗、颜文梁等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深受西方学院式教学影响,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美术学院普遍采用苏联美术教学模式,以国、油、版、雕、设计等专业学科为主的分类方式,教学针对性极强。美术教学以写实表现手法为主,强调基础技法训练。这种教学有其自身优势,它有效地传承了古典艺术,培养学生牢固掌握传统表现手法和写实造型能力,在具象写实性创作中能熟练地再现客观世界。但是这种模式面临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专业分科太细又相对封闭,学科专业之间缺少横向的联系和渗透,学生创作的表现手法、创作观念缺少差异性。

随着相关当代艺术系科的开发,艺术教育也以学院一贯的理性和矜持调整着学术方位的标杆。中央美术学院于2003年成立了“实验艺术工作室”,后发展为“实验艺术系”,成为与造型学院油画系等并列的独立科系。与此同时,艺术管理、艺术设计等新专业也逐渐在美院里活跃起来。中国美术学院更是早早在2001年建立了新媒体艺术中心,在其基础上,2003年正式成为独立的“新媒体系”。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新媒体艺术为教学方向的专业系科,设有摄影、录像、网络、动画、声音、互动装置艺术等课程。广州美院原先在教育系里面的“综合美术”专业刚刚独立出来成为“实验艺术系”,四川美院正在筹办“新媒体系”,天津美院的“现代艺术学院”已经建立了好些年。

美术学院教学的变革,究其核心,是对中西两大绘画的研究与吸收,在传承传统艺术的教学基础上,与时俱进,注入前卫艺术优秀内容,扩展教学领域,保持美术学院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在创造型人才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上有其独到的优势;在技术性传授的同时探索更为丰富的现代艺术表现语言,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强对当代社会的人文关怀。

 

青年创作的极大丰富性

全国重点的几所美术学院的新专业进入学院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术化、学院化、理性化的过程。中国美术院校艺术教育走向更多元、更开放的学术方向。这次展出的作品体现了中国青年艺术家以开放的艺术学习态度,实现不同领域的相互借鉴,融合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独立思考,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带有人文关怀的艺术创作方式,开辟自己的艺术道路。视角多元,观念和艺术形式多样,架上作品、装置、影像等,丰富地表现了中国青年艺术家对待传统、当代、本土、国际文化的态度和语言探索。

张爱娜的《茧系列—寂》,略显学院派的严谨,在其作品当中,可以窥视到扎实的造型功底和艺术史底蕴。正统学院派的造型形式与别具一格的构图形成了强烈对比,沉稳而又开放地构架起叙事空间场景。冯晓峰的《破晓-局部》,此装置作品展示了美院在当代艺术教育领域中的成果,艺术家似乎更注重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生活用品、生活材料被用进了艺术作品当中,传达了“艺术融入生活”的观念。鞠腾的《背后的手--童年记忆》,卡通造型成为了创作元素,让油画变得很“当代”,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同时,摆脱了艺术干预现实的一厢情愿的理想,而倾向于营造自己的话语空间。张恒泰、张亮、时雷、李丹丹、裴昌龙的作品对材料、形式、功能以新的探索,在当代视觉观念表达之间凸现艺术家独特的个体语言。

由此可见,本次博览会是具有其丰富性、多元性和探索性的,也可看到,中国年轻的艺术家乐于尝试不同的创作媒介与艺术形式,且勇于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他们在前辈艺术家,传统与西方视觉资源中寻找突破,正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和精神特质成长着。

与宏大叙事游离的锐气与个性化

青年当代艺术取向除了与学院的教育离不开关系,更与青年们的成长环境和知识结构有关,他们的作品就是其感官与心理世界的投射,他们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了对个体生存及社会的态度。在这些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他们与社会的关系既敏锐又游离,情绪的波动与社会的信息符号得到鲜明反映,但其中的关联常常又是以一种虚拟的、魔幻的、戏谑的、并非一目了然的方式来传达。

在这次博览会中,青年艺术家们几乎摒弃了对社会现实的宏大叙事,更倾向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他们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长大成人,在不稳定的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体验并选择人生;而前几代,则是在中国文革时期稳定的计划经济与社会压抑中生存,在不稳定的政治运动中被规定性地接受时代命运。虽然他们不像过去的艺术家那样谈理想,但也有着自己的理想,思考着如何用作品参与社会的演进,并不缺乏对时代的关心、对所处现实处境的判断。

艺术市场的机遇与诱惑

在美术学院改革中,学生既可以坚持个性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表现方式,还可以提前了解艺术市场的信息。从市场来看,青年艺术家们面对一个充满机遇与诱惑的年代。他们更多地被视为新兴资源、潜力军的角色。从拍卖成交纪录来看,已经有实力较强的买家开始介入“80后”艺术家的收藏市场,而这些作品的成交价格显然也提升了整个青年艺术市场的热度。而现阶段刚刚从大学毕业,也有部分已经引起藏家的关注,逐渐开始在市场的崭露头角。虽然对这部分新资源的争夺与竞争已经不是秘密,但市场上仍多采取到处撒网与重点培养结合的模式,以期选中那些创作方向明确、创作持久力强、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家。

大艺博这个平台,正是筛选标准严格、面向未来潜力的展示与销售平台,青年艺术家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独立思想,自由创作,成功走向社会,获得认可,开始从艺术生到艺术家的蜕变。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